世界上一切民族的饮食,在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维持人们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行为。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从来都没有像中华民族的饮食一样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占有超乎寻常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在日常人们的风俗习惯中,婚丧嫁娶这类重大事情,总是以吃作为重要内容甚至高潮部分。或者也可以说,饮食除了维持个体生命的存在外,它还成为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同阶段的重要表征。如一个人一出生便要吃喜酒,生长到一个月要吃满月酒,然后一直到成年、订婚、娶妻,以及每年的生日,甚至直到死去,都要以区别于日常生活的饮食作为其重要表征。而对于社会来说,凡是有什么重大的活动,都要以饮食作为标志,或歃血盟誓,或抵御外辱,或春种秋收,或祭祖祀神,或斗鸡走狗,或赋诗狎妓,莫不以饮食为其高潮,甚至一个人孤独寂寞之时,也要不甘寂寞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见其涵盖面的广泛。
其次,饮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凝聚力。在一般的农村,所有的人无论以前关系如何,只要能够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就“认识”了,从此后关系会变得非同一般。这种特点于今犹烈,似乎所有的工作只有在饭桌上才能解决,于是公款吃喝屡禁不绝。北京人以前见面,总是问“您早喝茶啦”,在这里,喝茶成为了人人必修的重要课程,不仅是消遣享受,而且许多交易在茶馆中商谈成交。所有这些,都使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更加扩大,关系更加密切,可见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凝聚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www.xing528.com)
此外,饮食也是中华民族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有朋自远方来,彼此友谊的深度、份量,多半都表现在接风洗尘的宴席上。在许多少数民族中,至今仍然有客人吃、唱越多便越实在、越真诚的看法。甚至最重要的国家政治的治理工作,在古代也要用“调和鼎鼐”、“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典型的饮食名词来表示。“米面夫妻,酒肉朋友”,极为简单的比喻,便将亲近疏远、冷淡温暖的人际关系的丰富内蕴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再如“挑肥捡瘦”、“添油加醋”、“黄粱美梦”、“人声鼎沸”、“尸位素餐”、“不食人间烟火”、“醉翁之意不在酒”、“秀色可餐”、“回味无穷”……人生的得意与无奈、社会的纷繁与杂乱,必先“饮”、“食”而后快,饮食成为了衡量人们社会行为或艺术高下雅俗的标准,而这一标准也就成了最高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