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柳州茶与婚嫁,茶叶作为婚约信物的传统

柳州茶与婚嫁,茶叶作为婚约信物的传统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婚,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自然在礼的覆盖范围之内,有“礼”的大量讲究。这表明当时茶叶乃是婚约的信物。在柳州,亦有类似茶礼之俗。民国《融县志》第二篇“社会”记载当地具礼迎亲的婚俗,无论行“大礼”亦或“半礼”,都少不了茶叶这一项。眼看就要结婚,女方家提出的彩礼要求,却难倒了小伙子。其次,与汉族地区一样,茶与婚约存在天然联系。后生们以得意状,做出规矩守礼的样子,端坐着等吃油茶。

柳州茶与婚嫁,茶叶作为婚约信物的传统

结婚,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自然在礼的覆盖范围之内,有“礼”的大量讲究。《礼仪·士昏礼》指出结婚的六大环节(“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即送聘礼,包括以茶为礼。

根据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记载,无论什么经济地位的男女人家,在每次沟通的礼品往还中,都少不了“茶饼果物”,可见茶是一种未必昂贵但是十分重要的礼品。据说这与茶树不能移植、只能用茶籽繁育,故而寓意传宗接代、人丁兴旺有关。明代的许次纾《茶疏》、陈耀文《天中记》、王象晋《群芳谱·茶谱小序》均有相关记载。《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凤姐和黛玉开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不给我家做媳妇儿?”这表明当时茶叶乃是婚约的信物。

柳州,亦有类似茶礼之俗。民国《融县志》第二篇“社会”记载当地具礼迎亲的婚俗,无论行“大礼”亦或“半礼”,都少不了茶叶这一项。

三江同乐苗族乡一带流传有这个民间故事:从前,侗寨有一对青年男女,相互爱恋。眼看就要结婚,女方家提出的彩礼要求,却难倒了小伙子。女方见状,唱起了一首山歌:“多情哥哥莫着急,妹家不收钱和礼;若是有心迎妹去,茶叶十斤用篮提。”

咦?用茶叶就能把妹子娶回家吗?这个好办呀。小伙子感到欢欣,却料不到,这是女方家设置的一道难题:小伙子反复填塞竹篮,篮子都装不下十斤茶叶。(www.xing528.com)

妹妹看得着急,帮哥哥想了个方法:将茶叶放入蒸糯米饭的木甑里,蒸热蒸软,压成圆饼,摞在竹篮里,终于可以十斤足秤,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俗:首先,三江侗寨传统上产茶。其次,与汉族地区一样,茶与婚约存在天然联系。再次,柳州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上虽有聘金妆奁等的汉地婚俗传入,但是执行得不算严格,男方家实在没钱的,用茶叶也可以。民国《三江县志》卷二“婚”中说“地较为僻塞,风气传播迂迟,故仍多旧习”。最后,柳州妹活泼大胆、机灵慧巧,看来历来如此。

关于茶与婚姻的联系,三江同乐苗族乡一带还有此婚俗:新娘第一次被迎进新郎家,要从新郎家老人的手里,双手接过老人递过来的火柴,用其点燃小吊灯,再打油茶给客人喝,喝完了油茶,才开始闹洞房。这里,茶是有档次的迎宾饮品,也寓意着繁育后代。

三江林溪乡的侗族流行“闹油茶”的婚俗。新娘回门的前一天晚上,寨中后生都要打扮整齐,汇聚到新郎家中。新娘故意躲在洞房中不出来,后生们就用力踏响木楼地板,然后自行在火塘生火架锅,把铁锅烧得通红后,将鞭炮放进锅中,炸得屋内烟雾弥漫。新娘以又生气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出来,给后生们打油茶(茶料当然已经有所准备)。后生们以得意状,做出规矩守礼的样子,端坐着等吃油茶。油茶做好,按惯例每人三碗。喝完最后一碗,后生们要掏出些“针线钱”,放在碗中送给新娘。此民俗说明油茶是珍贵的待客饮食,以及地方婚俗讲求乐趣,符合年轻人活泼和群聚的喜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