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通物流:传统茶区突破发展

交通物流:传统茶区突破发展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交通发展、瓶颈突破,山清水秀的绿色亮点得到发挥。柳州是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一部分,茶叶品质优,亦有久远的产茶、饮茶历史。考究起来,交通闭塞、生产方式传统,是柳州传统茶产规模受限的重要原因。其中“融罗”即是指位于今柳州市融水、河池市罗城的产茶区。认识到这一点,人们理当对今日的柳州茶业满怀信心:随着路桥完善、市场推开,交通物流的瓶颈被突破,“水土好”之于茶业发展的权重地位正在提升。

交通物流:传统茶区突破发展

随着交通发展、瓶颈突破,山清水秀的绿色亮点得到发挥。

柳州是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一部分,茶叶品质优,亦有久远的产茶、饮茶历史。但从种种文献记载看,传统柳州茶在种植规模与产量、影响力等方面,比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产茶大省,仍有很大差距。考究起来,交通闭塞、生产方式传统,是柳州传统茶产规模受限的重要原因。

以如今的广西重点产茶县三江为例,民国《三江县志》载,“因土地肥沃,种植桐茶可博厚利”“全县出口货以杉木、茶、桐油、东纸、竹子等为大宗”“山地均可种植,无专业者”。“工业品”一章中称:本县土茶产量无多,“此外有西山滚郎茶,味清鲜可口,出自黔省从江县之西山村滚郎屯,本县多贩销之,非县产也”。

这就包含了矛盾的信息,既然宜种、有厚利,也有需求,为什么不搞专业化、规模化的茶叶种植呢?笔者从该志中找到了答案——

“县本牂牁夜郎地,去郡城三百余里,乃粤西山穷水尽之区也。”

“本县交通梗塞,水虽有浔溶两江之航运,而水浅滩多,电船不能通行。只有小型民船运送……汽车不能行驶,以故商业未能发达。”

“县因交通阻塞,经济落后,居民皆耕田凿井,日出日入而作息,鲜与外界接触。”

“县山地多,乡民有山地者多不愿为佃农。”……(www.xing528.com)

以上可见,首先,三江有良好的种茶环境,也有饮茶之俗;其次,在过去由于地处僻远,市场规模小,有余出货、不足稍补,均显带动乏力,因而茶叶种植零散。

相邻的融水一带,过去也有类似情况。据民国《融县志》介绍,当地种茶具备有利条件,比如“按茶谱有两前茶,盖以谷雨以前所采者为时早而味清香,不知南土尤早”。而不利的方面,在商贸能力上,“大抵清乾道以前,吾邑商业程度尚低,未有大宗物产之输出量,亦未有大宗货物之吸销力。日用所需,取诸土产,生活简单,贸易从而简单。且货物转移不远,为数非巨”。具体到茶业,“山地兼种,无专业者,故非大宗出。背江一带仅本邑人购,以供常饮”。

另一种不利是种植粗放,“惜不研究广植精制之法,出产无多,且所产细者不及旂枪而龙团雀舌,固无论矣。斯不成为佳品”。可见,融水地方茶的生产,也多处于地域色彩浓厚的小农经济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处在转型期的民国广西社会里,政府也在尝试推进商品化、专业化的茶叶生产。1930年,政府曾将全省分为5个茶区——全桂、平贺、浔梧、上横、融罗来推动茶叶生产,设置示范茶场,指导改良和栽培茶树,并设置茶厂,焙制和外销良茶[1]。其中“融罗”即是指位于今柳州市融水、河池市罗城的产茶区。

认识到这一点,人们理当对今日的柳州茶业满怀信心:随着路桥完善、市场推开,交通物流的瓶颈被突破,“水土好”之于茶业发展的权重地位正在提升。这也就容易解释为何如今三江、融水一跃而成为广西的产茶大县。

[1]见钟文典主编《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之《经济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