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注意”之门,是广告产生效果的前提。在广告原理的AIDAS模式中,“注意”(即第一个“A”),是第一道大门。如果打不开这道门,后面的事就统统免谈。也就是说,阁下的广告费白扔了!如果还想弄个广告奖什么的,打开“注意”之门就更具决定意义了。台湾的颜伯勤教授担任过许多广告奖的评审,他说:“初审有点残忍。”只有一眼就让人看上的,才有可能通过初审这一关。为了打开这道“门”,广告人真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各种招儿,无所不用其极。
作家雷达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该西西里岛就是意大利黑手党老巢所在地的那个西西里岛。雷达没见着黑手党,倒对岛上的广告关注起来,还听人说了这么一回事:某晚电视屏幕上突然出来一个绝色女子,一上来就把大衣脱下,而且声言,从今夜起,每晚这个时间她都将在屏幕上脱一件衣服。每晚都脱?“她会脱光吗?”一时间议论纷纷,一传十,十传百,每晚这个时刻有越来越多的人等在电视机前看该美女脱衣眼。该女也不食言,果真一件一件地脱下去,脱了十好几天,也就在脱下最后一件衣物的同时,镜头立即空格,变成了一幅不俗的人体艺术照。直到此刻,屏幕上才出现字幕:“说到做到。××××保险公司。”天哪!原来是保险公司的广告!
这个广告,为了引起注意,使了两招——性和悬念。悬念手法可资借鉴,色情吸引为我国《广告法》所不容。
打开“注意”之门的方法,往细里说,可谓数不胜数;往大处说,往往就是要使信息保持差异。心理学家们的实验表明,差异越大的信息越容易引起注意。
差异,就是不同。从视觉上说,有色彩的不同,形状体积的不同。比如,人家的电视广告片都弄得五彩缤纷,你突然来个黑白片,就反而比彩色片还引人注目。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片广告,就很得此要领。它在一大堆彩色广告片中,突然来个黑白片,而且让信号不稳定,让观众产生“电视出毛病了”的错觉,当你正着急的当儿,这才来了一句“感冒了,怎么办?你可选择白+黑的方法。”接着就兜售白、黑两色药片——白天吃白色药片(不瞌睡),晚上吃黑色药片(可以睡得很稳)。这个片子很是引人注意,且印象深刻。笔者叙述它仅凭初次印象,可能在细节上有出入,但敢说相差不会太远。至于用形状、体积的差异引起注意的事例就更是唾手可得,在这方面玩出了新闻话题的,要算“上菱”空调1994年在《南方日报》发布的“白版广告”。在整版空白中,只在右下角有一行小字,说空调质量好,维修记录“一片空白”。其视觉冲击力之强,引发的争论之多,堪称奇观。能在广告设计上,把中国绘画的“以白计黑”美学原则运用得这样出色,实属不易。
从听觉上说,有音高、音量、音色以及节奏诸多方面的差异,善加利用,都有助于引起注意。国内电视广告,声音用得出色的,“脚癣一次净”的“踢踏舞篇”,可算一个。那几乎不成曲调的萨克斯管演奏与那类似挠痒的“嘶嘶”声,不仅引人注意,而且印象深刻。只要听到这种“音乐”,不看画面也立即能判断这是“脚癣一次净”的广告。对广播广告来说,声音几乎是惟一的表现手段。北京“菲利浦音响”的广播广告,创造出有个性的“音画”,把听众“粘”住,值得借鉴。
视觉、听觉之外,还有人在嗅觉、味觉、触觉等领域做了许多探索。笔者以为,比利时某啤酒广告甚有创意。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城徽是一个撒尿的小孩,传说该小孩一尿救了这个城市。为此,到布鲁塞尔观光的人都要去瞻仰该小孩撒尿之宝相。啤酒商灵机一动,让小孩撒出啤酒来。国外观光者闻出一股香味,大胆者用舌一试,发现竟是美味啤酒,观光客大哗,争相寻觅这种啤酒,加上媒体炒作,这酒商没花多少传播费用,就把自己的啤酒打到了国外。利用嗅觉、味觉引人注意,该啤酒商几近化境。
以上诸“觉”尚属信息外感刺激范围,更深一层的,是对深层心理的冲击。引起心理冲击,从差异的角度看,主要的手段是弄些出人意料的东西来,即是说与人们的习惯相悖。新闻界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而“人咬狗”则成大大的新闻,即此。(www.xing528.com)
用点有理论色彩的话来说,这“出人意料”即韦伯·扬所说的“广告的功能就是打破现状”。智威汤逊广告公司的总裁兼总经理伯特·曼宁说,“打破现状”的科学命名是——断念!而断念的定义是“符合情理的意外”,即“突然、故意地打断预想。”他认为,断念是最快速、最强化的学习方法,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金钥匙。具有情理的断念的广告不仅能赚钱,还可以省钱,而“在人们预料之中的广告是成本最昂贵的广告。”另一位广告大师李奥·贝纳对创意的诠释是造成“与生俱来的戏剧性”,而戏剧性的核心正是推翻预料,制造惊奇甚至震动。
美国一家银行旅行支票的广告就使了“断念”这一招。一般旅行支票广告都说如何方便,如何安全。说多了,就有点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该祥林嫂见人就说她那宝贝儿子在山里被狼叼走的故事。说多了,不仅得不到同情,反而讨嫌。美国这家银行反其道而行之,旅行支票广告不说方便,也不说安全,而说“不安全”!广告画面是一个小偷正在摸游客的口袋,旁白是:“你将亲眼目睹一宗罪行!”观众自能得出“还是用旅行支票安全”的结论。
悬念、恐惧、幽默之类的手段,都是吸引注意的手段。信息论里信息的定义是“不确定性的排除”,而“悬念”之类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老不让你排除”不确定性”,让作者处在“且听下回分解”的状态。
当然,“差异性”不是吸引注意的惟一方法,而且并不总是差异越大越好。“匹配件”,是吸引注意的另一招。
什么是“匹配性”?卢泰宏在《信息文化导论》一书中归纳出人的信息行为的五个法则,其中一“则”就是”匹配”法则。人吸收信息时,效果如何,要看与自己原有信息结构,已有经验是否匹配。比如,见到黄金、钻石,人们眼都发亮。但是,原始人也许就视之如粪土了。因为它的价值远不如一只能充饥的鸟蛋或者一条鱼。这就是匹配与不匹配的问题。把握、利用匹配原则.前提是认识、了解你的目标消费者。这一原则的利用,更具现代营销学的精神。
吸引注意的方法虽多,也不是见方法就可用,它还得受法律和伦理的约束。譬如我国乃至汉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对广告使用“性诉求”都有较严格的限制,在伊斯兰世界这个问题更是“没商量”,在欧美则宽松得多,但近几年也有收敛的势头。
引起注意不易,商品味地引人注意更不易,据传某次香港选美,曾有“怎样在几小时内让全香港的人知道你”一题,两候选小姐作了不同的回答,一曰裸体在大街上跑,一曰爬上临街高楼,作欲跳楼状,必引来媒体现场报导。自然,两位小姐的方法都能引起注意,而品味高低则有天壤之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