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位美国人的讲演——《大豆,中国的母牛》,启动了一位叫罗桂祥的中国人制造豆奶的灵感。经过两年的试验、捉摸,终于在香港开办了豆品公司,制造“维他奶”。但是,当时的消费者似乎不领情,开张伊始,一天才售出9瓶。直到1953年,改进了口味和包装,才销量日增,在市场上成了气候。
“维他奶”一直以营养有益健康为广告诉求,“饮维他奶,更高、更强、更健美”的广告语,一用就是10年,广告塑造了“维他奶”健康饮料的形象。有人把它当做运动后补充体力的饮料,有人把它当做早餐食品,但却很少在社交及饮宴场合出现,也不受年轻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自小就被妈妈指定喝“有益健康”的“维他奶”,而不要喝普通的汽水。如今长大了,如果在社交场合还喝“维他奶”,就有被人视为“长不大”之嫌。
“维他奶”的固有定位,曾经有过辉煌的纪录。但斗转星移,它的形象已日显陈旧、老化,销量连年下降,就是有力的证明。这块曾经光彩照人的“石头”,开始向海底下沉了。
1975年,罗桂祥的儿子建议另找广告代理,为“维他奶”建立一个新的形象。
改变老形象,谈何容易!品牌形象理论的祖师爷大卫·奥格威说过:改变“老面孔”使之焕然一新是极不容易的事,换一个新牌子推倒重来往往更容易一些。
但是,威雅(香港)广告公司做到了。经过市场调查,他们策划出把“维他奶”塑造成时髦、健康、受欢迎的新形象的广告定位。这个广告的文案执掌者,就是纪文凤小姐——香港著名的广告女强人。
新的“维他奶”定位,正面强调“解渴”,而“健康”则从侧面带出。这一转变,看似平凡,其实是对人的欲求的深刻洞察。因为,“渴”比“饥”是更加“挡不住的感觉”,而且“渴”的欲求是比什么都更急不可耐的。越年轻的人,越加这样。
“维他奶”的广告表现,以“生活场景”的形式,使目标消费者认同,产生代入感,从而引起购买行为,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www.xing528.com)
“维他奶”电视广告,画面是一群活泼的青年男女,一边喝着“维他奶”,一边踏歌而行。广告的歌词很有生气:“今天心里,轻松开朗,点只汽水不简单……”朗朗上口,生活气息很浓,很对青年胃口。曲子也写得流畅、优美、容易传唱。镜头着意刻画人物的真挚、热情、健康、爽朗。画面一派喜气洋洋的青春气息,深得观众的好感。
“维他奶”广告,最为出色的还是它的广告语——“点只汽水不简单!”(哪像汽水这么简单)
这一短语,就像聚光镜一样,把“维他奶”的品牌特征——既有汽水方便、解渴的长处,又有普通汽水所不具备的营养成份,非常简练地集中起来。
这个短语,还非常迎合年轻人爱显示自己“不简单”的心态,因而产生了很大的心灵冲击力。随着广告的播映,“点只不简单”成了社会流行的“口头禅”。
语言,是人类文化积淀的最深刻的体现。当广告语融入了人们的社会科学管理的时候,广告的影响就远远超越了经济领域,而意味着广告悄悄地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构。对广告的文化认同,其意义远比对广告产品的功能认同深刻。一个广告产品,如果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而被社会认同,它的销售力是难于估量的。因而,这是广告人孜孜以求的境界。“可口可乐”花亿万美元所做的,要旨不也是如此而已吗?
这种境界,得来不易。纪文凤说,她自己那时有句口头禅“我不简单!”因而为“维他奶”写了“不只汽水不简单”的广告语。后来请香港著名词作家黄霑先生作广告歌词时,黄先生以其深厚的语言功力以及对岭南方言的深切把握,建议把“不只”改成“点只”。一字之差,顿使全篇生辉,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响亮有力。但是,“听到宫商谐畅处,此中消息几人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