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案例分享:公关三十六计效果优秀

经典案例分享:公关三十六计效果优秀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个月后,可口可乐公司恢复旧配方的生产并称之为“古典可乐”,与新可乐同时出售,这才平息了一场危机。百事销量节节上升,而可口却呈衰减态势。于是,财大气粗的可口可乐公司决定突破百年陈规,改变配方,研制可口可乐新口味。对美国人而言,不论他在北非沙漠还是在赤道丛林,不论在东欧诸国还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只要看到可口可乐的招牌、广告,就好像看到了美国。可见,当一种商品成为某种文化符号时,它的销售力是不可估量的。

经典案例分享:公关三十六计效果优秀

美国可口可乐花九牛二虎之力,配制新可乐,还未热销,便被众人打回了生产线,可谓损失惨重。两个月后,可口可乐公司恢复旧配方的生产并称之为“古典可乐”,与新可乐同时出售,这才平息了一场危机。尽管可口可乐公司把新可乐视为“旗航”,但销售结果则表明这是“单恋”,消费者并不买账。1985年底,古典可乐与新配方可乐在超级市场的销量是2∶1;1987年,新可乐只占到2%的市场份额。原本想以新口味可乐把百事可乐压下去,结果事与愿违,可口与百事的销量差距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由60年代的2.5∶1缩小到1985年的1.15比1。

几百万美元,几年心血,却落得洒向人间都是怨。这不仅值得可口公司深思,也值得所有业者深思。

雄居碳酸饮料市场霸主地位百年之久的可口可乐,80年代面临百事可乐的严峻挑战。百事销量节节上升,而可口却呈衰减态势。问题出在哪里呢?测试表明,两种可乐并没有实质性差别,许多人喜欢百事可乐是因为它比可口可乐的味道甜一些。

于是,财大气粗的可口可乐公司决定突破百年陈规,改变配方,研制可口可乐新口味。他们费时两年半,耗资400万美元,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口味测试。第一次测试的样本规模竟然多达20万人。新配方的最终测试样本仍有三四万之众。在“盲目测试”(不标明品牌)的情况下,人们从品尝过的三四种饮料中挑选出自己所喜爱的一种。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有60%偏爱新配方,而不喜欢旧配方;52%偏爱新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这意味着推广新口味的可乐,胜券在握。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信心十足地把新配方可乐推上市场。广告中,“天才老爹”向人们强调:“Cokeisit!”(“这就是可口可乐!”)

新配方较甜,辛辣味没有那么浓,刚推出时,人们还觉得有点新鲜。但是,过不多久就销量锐减。可口可乐像捅了马蜂窝,公司总部每天接到1500多个电话和成袋成袋的信件,消费者抗议再也喝不到正宗的可口可乐了。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个名叫“旧Coke饮用者”的组织,走上大街游行示威。他们挥舞着T恤衫,声扬除非可口可乐公司恢复旧配方,不然就将集体上诉,控告公司违反消费者的意愿,强迫他们接受新配方的行径。(www.xing528.com)

对美国人而言,不论他在北非沙漠还是在赤道丛林,不论在东欧诸国还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只要看到可口可乐的招牌、广告,就好像看到了美国。一位叫W.怀特的美国报纸编辑说:“可口可乐代表美国所有的精华,喝一瓶可口可乐就等于把这些美国精神灌注于体内,可乐瓶中装的是美国人的梦。”改变可口可乐的“正宗”口味,就意味着惊醒美国人的梦,能不遭到反对吗?

百事可乐,则抓住美国新生代与其父辈的“代沟”,以“新生代的选择”为号召,在营销传播中迎合、讨好新生代,并以辛辣、刺激的比较型广告,攻击可口可乐守旧、老迈,而没有在口味上作文章。80年代中期,百事终于成了可口的劲敌。百事能与可口分庭抗礼,其功不在口味,而在抓住了一代人的思想、情感。回顾可乐闯入中国市场的情形,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个道理。当时,那带点“洗锅水”似的味儿,虽不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但年轻人却仍趋之若鹜,为的就是赶时髦。往深里说,就是崇拜美国生活方式。这几乎成了一种次文化

可见,当一种商品成为某种文化符号时,它的销售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的广告主广告人,是否能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