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造假是会计造假的常用手法之一,也可以说是会计舞弊行为中的重灾区。财务报表造假现象的屡见不鲜,使得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信性受到质疑。
一、财务报表造假的目的
(一)为了应对企业内部考核
基于业绩考核而进行的财务报表造假是最常见的动机。
任何一个贷款者都不会愿意与经营不佳、面临倒闭的企业合作,这就为那些运营不好的企业进行财务报表造假提供了动机。经营业绩不好的企业为了获得外界的资金,就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来欺骗舆论和外界。
(三)为了发行股票早日上市
(四)为了逃避缴税和操纵股价
(五)为了推卸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二、财务报表造假的表现
三、财务报表造假的具体手法
(一)利用潜亏挂账,实现利润“增值”
企业为了提升当期的经营业绩,按会计准则本应当期处理的费用,企业故意不遵守会计准则,将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投资损失、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重大或有负债及有关损失长时间挂在账上,将原本属于当期的费用计入上述有关账户中留待以后处理,从而使资产“保值”,利润“增值”。
注意,“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挂账方式的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但企业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则可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www.xing528.com)
(二)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差异,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企业根据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为了保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但有的企业为了虚假利润,经常变更会计政策,以达到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
(三)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
企业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消除资产泡沫。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款减值准备计提多少,采用哪种方法计提则是由企业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
由于会计制度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现有规定的可选择空间较大,而公司治理结构与外部环境容易形成内部人为控制局面,这就给企业留下较大的可操纵利润的空间。
(四)利用会计估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操纵利润
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对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对相关事物进行合理判断。这种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会计判断就是会计估计。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的企业利用会计估计操纵会计利润。
(五)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内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
企业在年末达不到预计的经营目标时,为了隐藏实际盈利能力,有时会采用提前确认销售或故意扩大内销范围的方式来达到其目的。而另一个目的是企业要树立自身业务逐年增长的外在形象。
这种销售无法取得现金,因此当企业出现这些现象时,应收账款的金额就会增加。表现在财务指标上,一方面体现为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增加,另一方面还可能体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降低。通常这种业务发生在年终,应收账款增加,而现金不增加,特别是可比期间没有这种现象时,更值得关注。
(六)利用关联方交易调整利润
企业利用兼并、重组、控股等资本运营手段使得集团公司企业间关系日渐复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大量存在。这些关联方交易操纵了企业利润,粉饰了财务报表,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和投资风险,欺骗报表使用者。
(七)用经常性收人操纵报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