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约网络企业化及影响分析

公约网络企业化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菲律宾层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网络,公约网络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这两项支出从侧面证明公约网络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二)公约网络企业化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约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企业化的非政府组织,资产高度集中在投资上,投资收益是维持组织运营的主要手段,而下降的运营成本和上升的固定资产也证明了其企业化程度的提高。

公约网络企业化及影响分析

作为菲律宾层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网络,公约网络具有足够的代表性。考察其经济实力和运营情况,对分析菲律宾非政府组织企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公约网络企业化的表现

为研究公约网络是否出现企业化情况,笔者搜集分析了该组织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的八份年度财务报表。[58]发现公约网络虽然以社区发展、政治倡导为主要工作,但仍然出现了明显的企业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慈善捐款对组织影响极小

较高的知名度并未为公约网络带来大笔慈善捐款。2004年、2005年、2006年公约网络接受的慈善捐款均在20万比索上下,而2008年、2009年、2010年度的慈善捐款没有列入报表,2011年仅为2222比索,2006年捐款最多,但也仅为75万比索。七年半的时间里,公约网络接受慈善捐款累计135万比索,仅占总收入0.6%,这一水平甚至比1997年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接受慈善捐款的整体水平(3.2%)还低得多。

2.资产高度集中在固定投资领域

公约网络的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固定投资(股票债券)、固定资产三大块。如图4-7所示,固定投资在资产中所占比例最大,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后其固定投资在资产中的比例已经突破90%,接近95%。2011年固定投资达到1亿5600万比索左右,组织的资产基本用于固定投资。

图4-7 2004—2011年公约网络固定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

资料来源:非政府组织发展公约网络(CODE-NGO)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的财务报表。

3.投资收益[59]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如表4-11所示,2004—2011年间,公约网络的投资收益为8439万比索,而项目收入为1亿1128万比索,总收入为2亿1984万比索。对于一个发展型非政府组织而言,投资收入达到45%,而项目收入仅为51%,其投资收入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其投资收入达到1558万比索,大幅超过项目收入。2011年,投资收入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2406万比索。但2009年,公约网络因低于购买价出售单位投资信托基金(UITF),造成了1600万比索的资产损失;2005—2007年,因为外汇兑换差价也累计造成了1600万比索的损失。

表4-11 2004—2009年公约网络收入情况 单位:比索

资料来源:非政府组织发展公约网络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的财务报表。金融盈亏主要包括两项,一是外汇兑换时的差价,二是股票、基金买卖的差价。

4.专业性有所提升

2005年后,公约网络的运营成本逐年减少,2006年为561万比索,2007年为430万比索,2008年为351万比索,2009—2011年控制在300多万比索,分别为305万、309万、322万比索,运营成本较2006年度减少了40%以上。而与此同时,组织固定资产有所增长,从2004年的15万比索上升到2009年的84万比索,这些固定资产主要用于购买办公设备。这两项支出从侧面证明公约网络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二)公约网络企业化的影响(www.xing528.com)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约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企业化的非政府组织,资产高度集中在投资上,投资收益是维持组织运营的主要手段,而下降的运营成本和上升的固定资产也证明了其企业化程度的提高。但在企业化的同时,公约网络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1.财务不稳定性增加

投资收益为公约网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七年半的时间里,投资收益接近1亿比索,但也带来了接近2500万比索的损失,主要是买卖基金和外汇兑换时的差价。同时组织的项目收入也开始减少。2009年,项目收入只有700万比索,无论是国际项目还是国内项目都是最少的一年,导致组织的总资产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略有所好转。如图4-8所示,2005年公约网络的总资产高达1亿8002万比索,而2009年该组织的总资产降为1亿4336万比索,下降幅度达20%,之后略有提高。如果把价格因素计算在内,该组织总资产的下降更为明显,2005—2011年总资产下降幅度将达到30%。

图4-8 2004—2011年公约网络总资产变动情况(1985年价格水平)

资料来源:非政府组织发展公约网络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的财务报表。

2.发展项目投入减少

作为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高级网络,公约网络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与发展项目执行能力。但如图4-9所示,从2006年到2009年发展项目的收支情况来看,其接受委托的发展项目的总金额在减少,而该组织投入发展项目的经费也在减少,2010年后略有上升,不过考虑到物价因素,这个上升幅度有限,反应出公约网络在发展项目上投入下降。

从国际项目委托方来看,世界银行日本社会发展基金是最大的委托方,2004—2007年共资助3100万比索,德国天主教组织Misereor在2004—2007年也资助1700万比索,但2007年以后,这两个机构与公约网络的合作告一段落。2007年后最大的委托方是德国基金会Katholische Zentralstelle fur Entroicklungshilfe e.V.,共资助1800万比索。从国内项目委托方来看,和平与公正基金会(PEF)是最大的委托方,共资助1500万比索,每年在300万比索上下,但2009年度下降到80万比索。

图4-9 2004—2011年公约网络发展项目的收支情况

资料来源:非政府组织发展公约网络(CODE-NGO)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的财务报表,2005财政年度仅有6个月,为直观分析,换算成12个月。
注:项目支出大于项目收入的原因是公约网络有一些自筹资金的发展项目,经费主要来自其投资盈利。

公约网络所承接的最大的发展项目是公民社会宪法改革倡导(Civil Society Advocacy on Constitutional Reform),时间跨度较长,两个德国基金会先后对该项目进行资助,公约网络在此项目上也自筹资金先后投入2270万比索。地区扶贫计划(Localized Anti-Poverty Program)是另一个大型项目,共投入1360万比索,但这个项目在2005年就已结束。和平与公正基金会(PEF)资助的优先发展援助基金监督项目(PDAF Watch)是另一个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共投入660万比索,该项目在2008年也已结束。

3.组织建设投入减少

多年来,公约网络(CODE-NGO)投入了大量经费协助下属组织的能力建设、制度改革、发展规划、倡导环境、人才培养及网络构建,包括设立内部奖学金项目(Scholarship Grant Program)、公约网络倡导计划(CODE-NGO Advocacy)、民主基金(Democracy Fund)、网络强化基金(Network Strengthening Fund)、内部改革倡议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l Reform Initiative)、机制与能力建设委员会(Commission on Institution and Capacity Building)等。这些投入对公约网络及其下属组织整体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公约网络的整体发展。但公约网络近年来在内部建设上的投入也逐年缩减,从年均800万比索下降到近年来的400万比索。

4.公信力有所下降

公约网络的企业化虽然增强了经济实力,但也导致其在菲律宾社会,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内部公信力的下降。2001年,公约网络向政府购买扶贫债券(Poverty Eradication and Alleviation Certificates Bonds),然后在二级资本市场中出售,盈利14.8亿比索。虽然绝大多数盈利用于设立和平与公正基金,却仍然引起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强烈不满,认为公约网络在与政府商谈扶贫债券发行的事宜上,缺乏透明度,有自肥之嫌。公约网络则辩称资本市场的运作要求信息保密。虽然争议逐渐平息,但仍对公约网络的社会公信力造成较大的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