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企业化现象及倡导失灵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企业化现象及倡导失灵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西班牙殖民时期开始,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最早涉足的领域是教育和医疗,并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两个领域的特殊性使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在企业化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收费收益方面,菲律宾非政府组织也并非只有会费和收费,投资成为其营利的重要手段。这说明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在资金来源上实现了多元化。从整体结构与财政基础来看,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已经根本性地企业化了,而且企业化程度较高。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企业化现象及倡导失灵

在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资金支持一直比较有限,西班牙与美国殖民政府希望非政府组织能起到减少政府开支的作用,因此不愿意向非政府组织注入过多的资金;1946—1986年的几届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并不友善,甚至希望通过财政手段控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马科斯政府更是切断了非政府组织的许多资金来源渠道。这个时期非政府组织获得的外部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捐赠与自筹,真正来自政府的资金并不多。1986年后,菲律宾政府将非政府组织提升到政治合作伙伴的地位上,但菲律宾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腐败的官僚机构,使政府为非政府组织提供的首先是政策优惠,其次才是有限的资金。因此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在资金来源上,具有不依赖政府的传统。从西班牙殖民时期开始,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最早涉足的领域教育医疗,并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两个领域的特殊性使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在企业化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1986年后,伴随着西方非政府组织企业化的大潮,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在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加快了企业化步伐。

非政府组织市场化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整体结构与财政基础发生明显变化。当把菲律宾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财政基础时,可以发现:收费收益已经成为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服务所收取的费用、投资生产的有关收入、会费和商业活动来源。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的调查(见图4-5),1997年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收入来源中的收费收益已经达到91.6%,远高于政府拨款的5.2%和慈善捐助的3.2%。

图4-5 1997年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收入来源比例

资料来源:[美]莱斯特·萨拉蒙、沃加斯·索可洛斯基:《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陈一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4页。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菲律宾非政府组织里有一定数量的大型非营利学校和医院,它们的资金来源大多通过收费和收益取得;另一个原因则是菲律宾人乐于加入各种非政府组织并缴纳会费,造成会费收入较高。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中,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收费收益比例远远高于其他33个国家(见图4-6),是唯一超过90%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平均只有61.3%,发达国家只有44.6%。[40]与菲律宾情况最为接近的是墨西哥,1995年墨西哥非政府组织收费收益比例为85.2%,慈善捐赠为6.3%,政府拨款为8.5%。但从墨西哥的非政府组织在整个国家的国民支出和就业中的比重来看,发展并不充分,1995年其总运营支出为13亿美元,仅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是一个比较小的比重,[41]其企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大。

图4-6 1997年非政府组织收费收益比例比较

资料来源:[美]莱斯特·萨拉蒙、沃加斯·索可洛斯基:《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陈一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49页。(www.xing528.com)

如果将慈善取向和发展、倡导取向的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分开进行考察(见表4-8),可以发现,在慈善取向的非政府组织中,私人慈善捐款比例有所上升,但仍远远低于收费收益。菲律宾慈善捐助主要依靠的是广大百姓的点滴捐款,而不是企业、富人的大额捐助,这表明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对慈善捐助没有形成依赖。在发展、倡导取向的非政府组织中,政府支付的比例有较大提升。如在公民和倡导类型的组织中政府拨款占58%,健康类组织占13%,社会服务类组织占12%。这些资金的获得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在参与政府发展项目时得到的政府拨款资金,或是通过政府获得的国际援助资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对于对方所掌握的资源与服务都有所需要,并非非政府组织单方面有求于政府,所以并不代表发展取向的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拨款形成了依赖。

在收费收益方面,菲律宾非政府组织也并非只有会费和收费,投资成为其营利的重要手段。投资获利在总收入的比例高达18.1%,其中文化与娱乐类组织的投资获利高达50%,发展和住房类组织也达到了28%。这说明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在资金来源上实现了多元化。从整体结构与财政基础来看,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已经根本性地企业化了,而且企业化程度较高。

表4-8 1997年菲律宾各类非政府组织收入来源分布 单位:亿比索

资料来源:Ledivina V.Carino,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The Nonprofit Sector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Philippines,Quezon City:Center for Leadership,Citizenship and Democracy,National College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2002,p.227.

菲律宾非政府组织的企业化还表现在大型非政府组织在内部管理上大量移植商业管理模式。如引入营销理念提高组织的工作能力,借鉴企业管理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专业水平,引进更为灵活的合同人事制度等。菲律宾支持服务机构伙伴(PhilSSA)与基金联合会(FA)分别引入分级系统与记分系统,对成员进行能力评估和财务审计,每年年会时,通报成员的分数和级别变化,表现较差的组织成员有可能被开除。[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