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菲律宾非政府组织有着较强的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并做出了重大的经济贡献。其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提供有偿服务
第一,部分菲律宾非政府组织面向组织成员提供有偿服务。如存贷协会、信贷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借贷服务,商会为会员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参展手续等。甚至一些非政府人权组织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如菲律宾政治犯救援工作小组(TFDP)在马科斯集权时期,先后推动自立计划(SRP)和家庭自立计划(FSRP)向加入该组织的政治犯家庭提供小额贷款。[13]
第二,部分非政府组织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如教育类组织、健康类组织,以社会价格为民众提供有偿教育与健康服务,许多非营利医院、学校与营利性医院、学校在服务收费模式上没有区别;文艺类组织向社会提供文化与艺术服务,而法律类组织则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根据具体情况收取一定的费用。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服务成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如社区发展广域网络(CODEWAN)就是菲律宾第一批利用互联网提供服务的非政府组织网络。
第三,部分非政府组织面向政府提供服务。从事社区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多以承包政府发展项目为主要收入来源。如菲律宾农村重建运动在创建半个世纪以来,承接大量政府发展项目,发展成为菲律宾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之一。又如菲律宾卫生部的社会项目基本都外包给了健康类非政府组织。近年来菲律宾政府在公私合营开发基础设施项目中,也将非政府组织纳为合作对象。
第四,部分非政府组织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如菲律宾环球企业家网络(GEN Philippines)是一个旨在帮助菲律宾企业和企业家在全球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和商机的非政府组织,成为推动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商业平台。类似的商会组织的还有成立于2003年的阿布扎比市(Abu Dhabi)的菲律宾商会(The Philippine Business Council of Abu Dhabi)和菲律宾—新西兰商业协会(Philippines-New Zealand Business Council)。[14]
(二)生产经营(www.xing528.com)
以农业合作社为主的菲律宾合作社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生产部门,每年生产、出售大量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其他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也生产大量小商品,如制服、徽章、工作手册等,以满足组织成员和支持者的需要,还出售大量的纪念品,如日历、钥匙扣、手表,用以募集资金。如沙坦干人权发展计划(SHDP),一个小型的基层非政府组织,通过出售手工艺品募集资金,所得利润30%归手工艺者,50%归当地儿童食品援助计划,20%归当地石匠午餐援助计划,这种经营模式较为普遍。[15]许多发展取向非政府组织还出版发行书籍和音像制品,作为组织宣传手段。如媒体自由与责任中心(Center for Media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公平守卫者(Bantay Katarungan)等组织都拥有自己的刊物。菲律宾全国教会协会(NCCP)还曾组织马尼拉地区的政治犯在监狱中从事成衣加工、骨雕、编筺等工作,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16]菲华宗亲社团善于利用宗亲网络开展经济合作活动,如马尼拉吴氏宗亲会与台湾吴氏宗亲会合作经营椰干生意,印尼宗亲会则提议合作从事渔业捕捞,等等。[17]
(三)提高生产水平
许多菲律宾教育类非政府组织、工会、合作社以提高劳动者技能为主要工作内容;科研类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提高生产环节中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商会和行业协会帮助企业会员改善管理手段,寻找商机,制定经济方针。如菲华商联总会经常举办有关劳工、税务、海关、智能产权、生产等方面的法律与策略讲座、讲习班和专题演讲,使会员企业能够改善公司业绩;和劳工与就业部(DOLE)每年举办三次职业介绍会,帮助会员企业引进人才;[18]还在2000年后与中国农业技术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协助菲律宾政府引入高产水稻技术。菲律宾农民运动(KMP),一个全国性的农民组织网络,下属57个地区组织,拥有直接成员75万名,它长期提供农业科技信息,举办农业知识讲座,致力于提高农民经济自立能力。该组织和全国农民运动协会(PAKISAMA)、安提波罗山农民组织(SAMBA)等在保护农业用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阻止耕地因商业化流失。[19]人才引进网络(BGN)于1993年6月由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菲律宾研究生与旧金山湾区的菲律宾移民合作成立,是专业工程师、科学家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从事高科技商业网络的建立。该组织建立了庞大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在海外菲律宾专业人才与菲律宾国内同行之间建立链接,以应对菲律宾人才流失问题。[20]各种行业协会还通过制定行业准则,避免成员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促进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许多基层互助组织则提供免费服务,如照看儿童、邻里互助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者的家庭压力,间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除上述样式之外,非政府组织也经常赞助体育文化事业,但与企业不同,其目的并不是获取经济利益或传播品牌,而是宣传组织宗旨,提高组织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知名度,同时使组织成员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如癌症斗士基金会(Cancer Warriors Foundation)和GOMBUZA(以三位菲律宾神父名字命名的协会),这两个非政府组织常年赞助一项名为“为生命骑行”(bike-for-life)的自行车比赛项目,以鼓励社会大众正视癌症,珍惜生命。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经济活动累积起来,形成了较大的经济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再分配和经济发展。菲律宾是一个失业率、穷困率、政府赤字居高不下的国家,2009年财政赤字创历史最高纪录达2985亿比索,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9%,9200万人口中约1/3每天的收入不到2美元,贫困率超过35%,失业率维持在7.6%的高水平上,[21]因此菲律宾非政府组织在经济方面的贡献尤为可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