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陵县配置的官吏定员为103 名。[26]
一看就会注意到,迁陵县官员数量之多。立即令人想起尹湾汉简的东海郡吏员簿(TM6D2)——尽管年代晚至西汉末年——可作为比较对象,其中定员超过百名的县只有海西县和下邳县两个大县。但此二县之下有十个以上的乡,为维持治安配置了五十名左右的亭长。亦即导致吏员数膨胀的是乡官及亭吏,即配置在县治以外的官吏。本来左右各县定员规模的就是直接反映人口数及领域面积的乡官、亭吏之数。东海郡下辖县的定员从22 名到107 名多少不等,如将各县定员减去乡官、亭吏之数,设置县令之县约23 名到41 名,县长之县约14 名到32 名,数字差距大幅缩减。可说支持各县治中枢的吏员数并无太大差异,皆在20 名到40 名之间。
与此相对,迁陵县仅可确认乡有三处,亭有二处。[27] 即使减去乡官9 名(三乡各有乡啬夫、佐、史一名)、亭吏(校长)6 名,剩下定员仍达88 名,这至少是东海郡下未见的规模。确实定员多数悬缺,但即使以现员53 名(包含令丞)为基准,亦相当于东海郡下大县的规模。从乡官、亭吏以外的人员众多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这些官吏并非为了支配迁陵县全局而分散广布于领域之内,而是为了维系官方主导的事业而集中配置在酉水沿岸的据点。
概括称为“官方主导的事业”,其实内容甚为广泛,事业规模大小亦难以一概而论。先以迁陵县各部署作成的账簿一览(“课志”“计录”)为基准,可确认利用士兵及刑徒等实施粮食生产、畜牧、手工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采铁、制铁事业以及武器制造等,此点将在后文论及。
迁陵县下的官吏配置还有一点值得一书,即包含百石以下的下级官吏,目前能够判断出身的所有官吏(除求盗及里典、邮人等公务服役者[28])皆出身他县。高村武幸已指明此点,并提出官吏的出身郡县一览表(高村2015,第33 页)。据之,官吏的供给源是受秦支配历史较长的汉中、巴蜀地区,此外亦可见若干其他郡出身者。
不难想象,要从位于新占领地的迁陵县直接调配官吏有其难度。从“居吏少,不足以给事”——执勤官吏不足,无法充分履行职务(⑧197)的感叹,以及乡守啬夫犯法却以“时毋吏——现时无官吏”为由而转任邻县的例子(⑧1445),亦可窥知人才不足。犯罪或病弱的官吏也会以“新地吏”的身份被送往新占领地(于振波2009),里耶秦简可见从汉中郡调动到迁陵县的“新地吏”(⑧1516)。
对不少官吏而言,在迁陵工作只是暂时的。此点亦为高村所言及(高村2015,第34 页),在此仅陈述要点并加以补充。
迁陵县史、佐中的“冗”者甚为醒目。“冗”是表现公务服役者工作形态的用语,即与轮流出勤的“更”有别,代表长期工作之意(宫宅2012)。里耶秦简所见“冗佐”之中,有将家人留在原籍而赴任者(⑧60+),一定任期届满后应允许归乡。[29] 又出现“均史”“均佐”职名,尽管“均”字意义不明,他们也是只身赴任迁陵县,[30] 任期届满后可以归乡(⑧197)。考察迁陵县官吏不足之际,必须意识到,有许多官吏是自他郡只身赴任,在一定期间之后归乡。[31](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