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教育方式要得当
化学实验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学生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象与参与者,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且朝气蓬勃、自主创造性强。激发其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发挥安全主体作用,主动重视安全。如果过于硬性强调安全问题,学生处于被动说教地位,会使求知欲旺盛的学生畏首畏尾,失去科学探索的动力。虽然化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容易发生一些安全问题,但只要做好个人防护,熟悉所用化学品性质和仪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应急处理措施,遵守规程,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在安全条件下享受科研的乐趣,在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探索未知的奥秘。
(二)融安全教育于专业知识学习
化学品的安全问题和其化学性质、物质结构密不可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特点融安全教育于专业知识学习中,一方面,加强化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安全教育。学生在实验室实践的过程,既是进行专业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也是学习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的过程,这种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将安全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避免学生对安全知识“囫囵吞枣”,同时还可以讲解更加深入、系统的安全知识。例如,基础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典型实验是“热致变色铜氨配合物合成”,结合实验中所用到的高氯酸,从结构角度分析其为何具有强氧化性,教育学生随意倾倒会对公共水体造成污染,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氯酸根废液等专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增强了安全意识。(www.xing528.com)
(三)安全问题常抓不懈
安全教育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具体内容,时时提醒,反复强调。实验教师安全责任重大,要深入、细致地执行实验室安全规章的每一项要求,贯彻“安全重于一切”的思想,防患于未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和钻研业务,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