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禹锡的居所:人文情怀与现实矛盾

刘禹锡的居所:人文情怀与现实矛盾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小结:从室外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可以看出这是一处环境优美、幽静闲适、清静幽雅,具有人文情怀的居所。(二)考察居所1.让刘禹锡这么自得其乐、自恃自傲的居所,实际上是怎样的呢?他们勒令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张床、一只桌子、一把椅子的小屋。这样一处在现实中确确实实的陋室,在作者的描绘中却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居所,这是否矛盾呢?

刘禹锡的居所:人文情怀与现实矛盾

(一)感受居所

1.读出感情(过渡)

从内容的整体感知中,可以知道作者的情感是自得的,很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陶醉。从“铭”文的韵律上看,整篇都押平声,一韵到底;押“平”韵,表达快乐、激昂的情感。

2.随着刘禹锡走进陋室,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处怎样的居所?

明确:围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进行品味赏析。

(预设:“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想象一下,苔痕翠绿,布满台阶;草色青翠,映入竹帘。居在陋室,环境清幽。静中有动,苔藓和草色都被赋予了人的灵性。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主人愉悦的心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进出陋室,与作者交往的都是些博学的人。近朱者赤,我们看到了住屋主人对德才的追求;人以群分,表明了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用散行句式,从正面反映了主人身居陋室的清雅情趣,是作者自我精神愉悦、兴致高雅的体现。(www.xing528.com)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骈俪句式,从反面写出作者对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对官僚生活的摒弃。)

3.小结:从室外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可以看出这是一处环境优美、幽静闲适、清静幽雅,具有人文情怀的居所。

(二)考察居所

1.让刘禹锡这么自得其乐、自恃自傲的居所,实际上是怎样的呢?

链接资料1:《刘禹锡写〈陋室铭〉的缘由》

据说,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多方刁难他,给他穿小鞋。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很高兴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于是又令衙门的书垂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堤边杨柳成行。刘禹锡又作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继续写诗作文不辍。策知县见状,肺都快气炸了,又与书垂商量再次整治他。他们勒令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张床、一只桌子、一把椅子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千古名文《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上立于门前。策知县气得浑身发抖,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2.小结:从资料可见,它确确实实是一处简陋的居所。这样一处在现实中确确实实的陋室,在作者的描绘中却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居所,这是否矛盾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