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卖油翁》一文主旨的普遍解读是“熟能生巧”
叶圣陶先生主持撰稿的《古文鉴赏辞典》中“鉴赏”部分写道:《卖油翁》是一篇有情趣、有哲理的小文章,相当有名,多年来为中学课本所必选。它不直接说明奥妙的大道理,只说了一段小故事,却发人深思。陈尧咨善射,号称“当世无双”,他也很以此自豪,能够十中八九,实在也不算饭桶。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闲着没事,眯起眼睛,似看非看,对他的“十中八九”毫不钦佩,更无赞叹,“但微颔之”,甚至说这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手熟罢了。这不但令陈大官人难堪,“尔敢轻吾射”,按照他有名的急性子,简直想打老头子一顿板子,读者也觉得老头子未免狂妄、无礼。[7]这一抑扬便引出一段好文章、一条大道理来:熟能生巧。[8]查唐宋史料丛书,《渑水燕谈录》与《归田录》合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中《归田录》卷一第31条,除课文节选外,文末还有一句点明作者用意的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里采用类比,将本文描写与“解牛”“斫轮”的典故相提并论,我们可由此推演出本文的主旨“熟能生巧”。[9]文中也确实对“酌油”一事描写较为详细,几个动词的使用以及那句“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把当时卖油翁从钱孔沥油的熟练、从容,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更是借卖油翁说出“无他,唯手熟尔”,一语点题。作者在文章中阐明的道理就是从“手熟”二字中引申出来的——“善射”是由于“手熟”,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也是由于“手熟”。因此可以看出,技有专长,熟能生巧,不必也不需要自我炫耀。[10]
(二)《卖油翁》主旨的第二种说法是“戒骄”并以此阐明不应该恃技而骄[11]
文章选自《归田录》,其内容多为记述“朝廷旧事及士大夫谐谈之言”。由此可推出作者写此文的主旨在于讥讽那位康肃公的恃技而骄,而绝不会是赞赏卖油翁钱孔沥油技巧之精。“熟能生巧”这一道理在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表演和反复出现的“手熟”,早已不阐自明,一代名家欧阳修定不会为阐明如此浅显之道理。
再从文章题材和故事情节看,只写酌油一事即可说明道理,却写了陈尧咨射箭、卖油翁观射和二人之间的冲突等占文章三分之二的且与“熟能生巧”无关的内容。且故事以陈尧咨“善射自矜”起,以陈尧咨的“笑而遣之”止,其中情节也都以陈尧咨的情绪变化而起伏,说明写陈尧咨的事才是文章的重点,故事就是为了暴露陈尧咨恃技而骄的弱点。[12]
(三)《卖油翁》主旨的第三种说法是“对自傲的批评”(www.xing528.com)
有研究者认为,《卖油翁》的主旨并不在于“熟能生巧”,而在于对“自矜”的批评。文中提到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就带有夸张意味,目的并非说明“善射”而在于强调陈尧咨的“以此自矜”。[1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两句就是对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欧阳修写陈尧咨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把他“自矜”的一面暴露出来,然后通过卖油翁加以否定。[14]
卖油翁的两次答话“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其实就是对陈公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的批评。从全文内容看,作者是想借卖油翁和陈公之间发生的事件,来说明做人不应该有点成绩就自大自夸。至于“熟能生巧”只不过是卖油翁劝说陈公不要自夸的一个理由,他本身显然并不是全文表达的核心意思。[15]
(四)《卖油翁》主旨的其他说法
通过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看到,对于主旨的理解不受限于以上三种说法。如熊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跟学生讲述了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两个小故事。通过类文阅读对比,学生除了感悟到“孰能生巧”“做人不能骄傲”之外,还体会到做人要谦虚,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有一点成就就止步,而要沉下心来,继续钻研直至更好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