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5.
[2]怀宁.是人物的颂歌,更是灵魂的拷问——对《老王》主旨探索与思考[J].语文建设,2006(9).
[3]孙绍振,孙彦君.隐性抒情意脉和叙述风格——读杨綘《老王》[J].语文建设,2012(09).
[4]魏本亚,尹逊才.十位我师教老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5.
[5]林重阳.同是天涯沦落人——《老王》细读[J].哲学文史研究,2017(04).
[6]魏本亚,尹逊才.十位老师教老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5.
[7]李华平.“幸运”与“不幸”的相对性——《老王》教学解读[J].语文建设,2015(11).
[8]钟寒,王从华.由黄厚江《老王》课例看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7(03).
[9]李明哲.倾听文本细微的声响——细读《老王》[J].语文教学通讯,2015(03).(www.xing528.com)
[10]方相成.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构建——以《老王》为例[J].语文建设,2017(04).
[11]孙绍振.贴近发现愧怍的自我[J].语文学习,2007(04).
[12]林筱芳.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J].文学评论,1995(05).
[13]魏本亚,尹逊才.十位老师教老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5.
[14]郭咏梅谭怡.听老王故事悟教学之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7(11).
[15]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9.
[16]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9.
[17]赵勇.回忆与散文[J].文艺理论研究,1994(05):73-81.
[18]陈雪峰.此情可待成追忆——回忆性散文中作者情感的表现方式举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0):55-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