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了作者与老王之间好几个交往片段,文字简约、语气平和,看似没有惊涛骇浪,却触及心灵深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
第三环节:细读,情感错位
1.找出文章中对老王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探究、分析老王的内心需求。
如第8段,“老王临终前给作者一家送香油鸡蛋”这样写道: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1)结合具体字词,说说这段描写给你的感受?体会作者用意。
(这里有一反常规的用词镶嵌,动词,往往有着很强的张力。镶嵌的字典义是把一个物体嵌入到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加上作者反复运用“直僵僵“来做修饰,可见老王倚靠着门框,已没有一丝活气。后面紧接着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老王瘦弱无比,行将就木。加之他“他面色死灰”简直比僵尸还要可怕。这惨淡、冷酷的描写反映出老王的病情十分危重,同时又反映老王对作者一家的用情之深——已完全将自己身体状况置之度外。此时,他内心的美在丑陋外表的反衬下,更加惊心动魄。)
“杨绛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正相反,她有缄默的智慧……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
——作家李健吾
为写出人间真正的心灵和声音,杨绛以真言绘生活原色。七彩的生活还其七彩,无光的生活显其黯淡。杨绛心平气和地静观默察,言真语实地叙述描摹。
(2)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鸡蛋和香油是非常珍贵的物资,老王为什么要把如此贵重的礼物送给作者一家呢?人之将死,最希望见到的应该是哪些人?
(3)老王说:我不是要钱。老王渴望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呢?
(老王是一个蹬三轮的,还是“单干户”;老王有生理缺陷,他有一只是“田螺眼”;身世更是孤苦伶仃。只有作者一家不嫌弃老王,照顾他的生意,关心他的生活。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王选择了来到作者家里,选择了报答作者一家。感恩的、孤苦的老王祈求的是一份温暖与亲情!)
2.老王的情感是否得以安放?找出表示作者言行的语句,体会作者内心。
还是“老王临终送鸡蛋香油”事件。如:
(1)老王说“我不是要钱”的时候,作者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句中连用两个“知道”指的是什么?
(作者只知道老王并不是来换钱,但并不知道老王真实的内心所想)(www.xing528.com)
(2)再如:“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也许”二字表示什么意思?
(“也许”二字表明这是作者对老王心理情感的猜测,老王真实的情感需求,作者并不知道。)
(3)再回到前文:第7 自然段的后面部分“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句中连中两个“不知”说明什么?
(两个“不知”,说明作者实则并未关心、也不清楚老王的病情,作者与老王的关系并非上升到好友的层次。作者只是把老王当成熟人,出于知识分子的同情心、爱心,照顾他的生意,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我们便可以理解作者的行为:老王送冰——给钱;老王送钱先生看病——给钱;老王奄奄一息送香油和鸡蛋——还是要给钱。)
3.“我”与老王情感错位
面对老王,作者永远只是给予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她的“疏离”态度,无形中化为一堵墙,拒老王的“亲近”于千里之外。
由于作者一家对他饱含同情,让老王产生了误解,他误以为“我们”一家已经把他当成了朋友,甚至亲人。
通过分析散文语言,理解作者与老王之间的情感错位。为理解“愧怍”之情打下基础。
4.拓展阅读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