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入文本,感受人物故事,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进入文本,感受人物故事,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老王》,到一段回忆中去探寻情感的真相。的老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取老王的相关信息,如姓名、职业、家庭、长相、住所等。我被点名批判后,有人见了我及早躲开,有人佯佯不睬。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具体事件,走进人物。

进入文本,感受人物故事,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一、导入

有一位作家,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老王》,到一段回忆中去探寻情感的真相。

二、课文学习

第一环节:初见,一个人

1.老王何许人也?(研讨课文1-4自然段)

(阅读方法:采用朗读法、增删调换法,细读文本,品味散文精准的语言

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原文)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改文)

(1)思考:为何刻意交代“蹬”“坐”?

(“闲话”二字,可以看出“我”与老王的关系是比较熟络的。一“蹬”一“坐”是老王与作者日常交往中的常规片段,刻意突出,使我们隐约感受到老王与作者的世界并不在同一个层面。)

A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原文)

B有个死掉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改文)

(2)思考:反复朗读,体会A、B两句的区别,作者的表达有何特别之处?

(注意逗号的使用,此处有停顿,也有峰回路转,但最终滑向绝望的深渊。行文中的跌宕起伏,好似诉说老王悲凉的处境。)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原文)

(3)思考:从拥有到失去,试想老王曾经历过什么,更深的不幸又指什么呢?

(两个“也许”道尽了老王的心酸,老王并非先天残疾,他也曾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也许是生活艰辛,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导致老王后天不幸。)

“老王,那儿是你的家么?”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4)思考:模拟这两句对话,老王的回答有何不同寻常之处?

(只说“住”,不提“家”,刻意回避,“多年”极言生活困苦之境)

姓名——有姓无名

职业——车夫、单干

家庭——独自一人

长相——独眼

住所——塌败

小结:……的老王(www.xing528.com)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取老王的相关信息,如姓名、职业、家庭、长相、住所等。在分析相关信息过程中,了解孤独、艰辛的生活下卑微的生命,认识老王!

第二环节:再现,一段回忆

1.“我”和老王关系怎样?(研讨课文1-21自然段)

(信息提取和概括归纳活动,分工合作,小组派代表板书主要事件。)

(1)“我”是如何对待老王的?

板书:我

常坐老王三轮

鱼肝油,治老王夜盲症

送冰,不要老王减半收费

接受香油鸡蛋,一定要给老王钱

提取关键词:“给”

(2)老王是如何对待我们的?

老王

为“我”送冰,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改装三轮车送客,加边缘

临终前送香油鸡蛋,不要钱

提取关键词:“送”

提问:一“给”一“送”,写出老王与作者都是善良之人,他们关系也是和谐美好。那么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链接背景资料:

作者在她的另一篇散文《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文革”开始了,我和默存不发工资了,每个月发生活费若干元。我升级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和默存一样,我们是“牛鬼蛇神”,人人都可以欺凌戏侮。默存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现出一个“十字”;我被剃了半边头发,成“阴阳头”。挤公共汽车时,售票员对我大喝一声:“哼!你这黑帮!你也上车?”我被点名批判后,有人见了我及早躲开,有人佯佯不睬。一个老朋友,她老远地躲开了。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他们受到政治迫害,下放干校(挖井、挑粪、日晒雨淋),生活极其屈辱,生命受到摧残。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老王未受歪风邪气影响,照样尊重作者一家。落难之中,作者一家也仍给予老王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感受善良。

——严歌苓《芳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具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在阅读中提取信息,形成对文章表达内容的高度概括。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具体事件,走进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