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要通过把握作者“怎么写”来理解作者“写什么”。有教师这样分析杨绛散文的特点:《老王》中有几处肖像描写看起来很“可笑”,其实一点也不“可笑”;有些甚至是冷静,或者可以说是“冷漠、残忍、刻薄”与“不近人情”。[9]惜墨如金的杨绛在描写老王最后一次出现在她家门口时,用的词句使老王内心的美在外表的丑陋反衬下更令人惊心动魄。而其背后暗含的则是“我”当时内心的震惊与害怕,以及在惊慌失措中对老王送鸡蛋和香油情义的忽视,这就为下文反思自己的过错与表达对老王的深深愧怍之情埋下伏笔。背后流露的是作者当时内心的震惊与害怕,在惊慌失措中对老王送鸡蛋香油情义的忽视。为下文反思自己的过错,表达对老王的深深愧怍之情埋下伏笔。[10]但表现这样的美也是需要勇气的,一般回忆自己尊敬的人,往往都要用美化的语言,何况是怀念一个已经故去的人。作者将自己彼时独特的人生体验,毫无美饰地诉诸笔下,以真言绘生活原色,心平气和地静观默察,言真语实地叙述描摹。看似冷静平淡,实则意蕴深长,隐含着独具匠心的“笔法”。正如孙绍振先生解读《老王》时所说:“简略的白描和华彩的抒情、丰富的描写有所不同,就在于其感情和倾向往往不在字面上,而在字里行间。她要用那种僵尸般骇人的形象,把老王的不幸强烈地凸显出来,使那些面对不幸者总是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人受到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她将事实再现笔端,事实无疑也会像鞭子一样拷问自己的灵魂以至抽打着读者的心。”[11]林筱芳评价《老王》时曾说:“沉淀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12](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