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论语〉十二章》的文学特点与文化链接点

解析《〈论语〉十二章》的文学特点与文化链接点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解读《〈论语〉十二章》文言的基础上,教师在“文字”与“文化”这两个链接点上应有对文本“文学味”的解读。(一)言简意赅、隽永有味的语言《〈论语〉十二章》体现了《论语》作为语录体典范之作的特点,它以当时明白晓畅的口语为主,同时吸收了书面语典雅洗练的长处,言简意赅,又隽永有味。(二)表现的形象化形象化是文学的精髓。一则体现了孔子作为师者对学生的钟爱、器重。

解析《〈论语〉十二章》的文学特点与文化链接点

在解读《〈论语〉十二章》文言的基础上,教师在“文字”与“文化”这两个链接点上应有对文本“文学味”的解读。

(一)言简意赅、隽永有味的语言

《〈论语〉十二章》体现了《论语》作为语录体典范之作的特点,它以当时明白晓畅的口语为主,同时吸收了书面语典雅洗练的长处,言简意赅,又隽永有味。文中出现的许多含义深刻、令人回味的格言、成语,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语言简练却启人深省。

(二)表现的形象化

形象化是文学的精髓。《〈论语〉十二章》不乏运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深刻道理的句子,读来明白、生动,甚至富有诗意。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河水的川流不息来形象化地表达时光流逝,意味深长。(www.xing528.com)

(三)丰富的感情色彩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感动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感情力量。《〈论语〉十二章》谈及治学与做人,因为人物的语言带有丰富的感情而避免了说教的古板干涩。“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中,反复、对比、倒装、感叹号、语气虚词“也”等知识的使用,饱含了孔子颜回的盛赞和动人的师生情。

(四)鲜明的人物形象

“读人才是对《论语》全面的阅读。”“《论语》中的人,话说得很简易,但孔子师生的形象却十分鲜明。”[9]《〈论语〉十二章》以孔子的教导为主,体现着孔子和蔼可亲的神态、诲人不倦的精神。“贤哉,回也!”一则体现了孔子作为师者对学生的钟爱、器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