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点[12]:修辞手法、景物描写、结构特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选词炼句,下面将分三个方面去阐述。
(一)句式精妙 动静结合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说过,写文章“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也就是说,把握文章的线索,写起来就能随心所欲,任意挥洒,浑然天成。百草园的景物甚多,而作者却别出心裁,巧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将若干景物一线串珠,概括地描绘了百草园景色的美丽可爱。
运用静景描写,作者抓住景物色、形、味等特征,选用准确的形容词,精心描绘园中的景色。用“碧绿”“光滑”“紫红”“肥胖”等词分别形容菜畦、石井栏、桑葚、黄蜂等都恰到好处。运用动景描写,作者抓住景物的形、声等特征仔细描绘。通过动态描写夏季百草园的动物,使安静的百草园充满了生气和希望。蟋蟀在百草园弹琴、油蛉在低唱、我们按斑蝥、找蜈蚣,自得其乐,让人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童年图画。
(二)巧用修辞 诗意表达(www.xing528.com)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写出儿童心中那种巧妙的想象。如:“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果实的形状之美,又给人以清新之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螂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生动描绘了它们的动作,而且逼真地描绘了它们的声音,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也许是因为拔了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是表现出那种对百草园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二是明显强调“我”热爱百草园里那种悠然自得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文中的文字自由洒脱,如行云流水般有着内在的自然节奏,巧用修辞,给人一种语言的诗律美。
(三)勾勒人物 突出意境
作品在叙述三味书屋生活的时候,首先以简洁的线条突出寿镜吾老先生古朴的形象,其次介绍了他的性格特点。鲁迅先生在本文中写道:“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虽然是寥寥几笔,但对老先生的尊敬跃然纸上。作者把情感的抒写融会在记叙、描绘的语言之中。老先生方正质朴,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先生读书如神时,“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接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神情,“我们可以在三味书屋捉苍蝇喂蚂蚁,在后面的园里寻蝉蜕或折腊梅花”,“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只不过瞪几眼”,这里把景、事、人、情交融到一起构成了情意不匮的散文意境。正因为如此,才使这篇散文有着美丽的意味和耐人寻味的韵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