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元方与友人:机智聪慧,知礼明义

陈元方与友人:机智聪慧,知礼明义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陈元方形象分析关于陈元方的人物形象,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机智聪慧、知礼明义。历来人们分析元方的形象,总是聚焦于“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这一问题上。对此,也有研究者为友人平反。但听完元方有理有据的反驳后,友人一度被颠覆的谦谦君子形象又得以重塑。藏在元方、友人背后的陈太丘,亦是我们解读文本的关键人物,“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体现出他的守信正直,而元方和友人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个率性任真的陈太丘。

陈元方与友人:机智聪慧,知礼明义

(一)陈元方形象分析

关于陈元方的人物形象,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机智聪慧、知礼明义。他的机智聪慧与知礼明义在与友人的两次交锋中展露无遗。历来人们分析元方的形象,总是聚焦于“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这一问题上。从友人“下车引之”的行为分析,友人已有悔过之意,既然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元方的“不顾”,弄得客人无地自容,似乎不谙人情世故,难免有些失礼。但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见。

蒯正聪(2017)认为,自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文化政策之后,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学说。七岁的元方,有条件接受了系统的蒙学教育,对他来说父亲的声誉,就是自己最大的尊严。所以当客人出言不逊,一个七岁的孩子除了还以铿锵声辞,当然还有愤怒颜色。[1]

可见,元方的“不顾”更多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声誉和尊严,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全然不是“年幼无知”。这也是《陈太丘与友期行》属《世说新语》“方正”(行为、品行正直)门,而非“夙惠”(早慧)门的原因。

(二)友人形象分析

对于友人的形象,几乎是一边倒,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友人性格火暴,粗蛮无理,与太丘、元方不可相提并论。对此,也有研究者为友人平反。(www.xing528.com)

张于成(2012)认为,友人也不失为一个可爱之人,他的可爱之处在于一个“变”字。他刚到太丘家时,彬彬有礼,后来得知太丘离去,便破口大骂。但听完元方有理有据的反驳后,友人一度被颠覆的谦谦君子形象又得以重塑。[2]他“惭愧”,说明他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诚恳地接受了一个七岁小孩的批评。这种自我解剖,豁达大度,实为不易。

(三)陈太丘形象分析

毛纶、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评道:“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3]与前面二者相比,陈太丘作为一个配角,并无一句台词,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隐没在背后的人物。结合文本分析,“于无处写的陈太丘”形象,似乎更能反映作品的主题,通过“象外之象”,展现意味深长的况味。

楚爱华(2014)认为,元方和友人的言行举止,都能反映出陈太丘的个性品格。年仅七岁的陈元方知礼达义,对礼义廉耻运用自如。儿子是父亲道德品行、文化人格的折射镜,延续着父亲气脉和精神的双重血缘。[4]其次,纵观客人从“有礼”到“无礼”再到“有礼”的情绪巨变,充分展现了魏晋人率真的性情。陈太丘与其结为好友,莫不是秉性相合、心性相知呢?藏在元方、友人背后的陈太丘,亦是我们解读文本的关键人物,“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体现出他的守信正直,而元方和友人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个率性任真的陈太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