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文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针对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可选取的教学点也很多,每一项教学内容又可以延伸出几种教学思路;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王荣生教授提出,“怎么教”应该服务于“教什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失败、无效,问题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6]。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一篇课文来说非常重要。
1.教学内容模式化
通过具体分析《春》的教学课例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课文的内容、主旨、背景、构思、语言等方面提取出《春》一文的教学价值,这未尝不可。但是对上述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时,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模式化的问题,设计的提问基本上都是谈谈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或者一句话、一个词,并说说好在哪里。纵观问题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随后学生是按照句式模板进行回答的,这样的交流和分析难免走上了模式化,师生之间泛泛而谈。因此要避免教学内容模式化。
2.毫无目的地朗读(www.xing528.com)
传统的朗读方法主要是范读、跟读、听读、齐读、美读、配乐读、赛读、带读、男女分读、个别读、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的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气氛也会很活跃。然而教学方式应始终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而应告知学生阅读的内容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初读、再读、品读的过程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例如初读时解决生字词读音、再读时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品读时读出作者喜悦的心情和对春天的赞美等,从而避免毫无目的地读。
3.诗歌教学内容喧宾夺主
散文教学与诗歌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有利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发掘文中语句用词及意境与古代诗词的异曲同工之妙。不少教师将古典诗歌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和内容的理解;他们按照搜索和回忆——交流与分享——丰富和积累的教学流程开展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甚至把分享与春天相关的诗歌作为赏析课文语言特色的手段,对诗歌的教学引导超过了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分析,喧宾夺主的现象屡见不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