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春》结构的解读
对《春》的结构进行研究的文章基本上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认同“三段式五春图”式结构,约占该部分文献的80%;另一种则为不完全认同或否认“三段式五春图”式结构,约占20%。在认同“三段式五春图”式结构的研究中,基本的观点是全文先总后分,先粗后细,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围绕一个“春”字将文章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不完全认同或否认“三段式五春图”式结构的研究主要以刘秀萍为代表。她拓展“三段式五春图”分析结构,提出了另外三种解读法,即“知人论世解读法”“时令景色分析法”“以人为本感受法”。[4]她的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其观点敢于跳出禁锢,打破传统框架,显得尤为可贵。
(二)对《春》语言的解读
《春》的语言风格具有诗化的特征。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5]朱自清的散文经过了字斟句酌,讲究炼字炼句。对《春》一文的语言特色研究集中于口语词、助词、动词、叠音词的使用,以及辞格、句式、音韵的运用。《春》全文虽仅六百多字,但涉及的辞格却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引用、夸张、通感、顶真、回环等十余种,多种辞格的综合运用在帮助作者深入表现散文主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对动词的运用十分考究,他充分提炼语言,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含义,言简意赅,行文生动而流畅。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和意蕴美。因此提倡在教《春》一文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让学生领会叠词的巧妙用法、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读写能力。(www.xing528.com)
(三)对《春》意境的解读
陈明珠、何伟、李志宁都发现了《春》一文与古典诗歌的联系。三人均提到朱自清在文中善于融入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趣,将诗情与画意结合起来,把诗的意境融于散文之中,如“偷偷地”从土里“钻”出的小草同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对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春风吹又生”的直接描写。作者“风华从朴素中来,腴厚从平淡中来”的写作风格为创造意境增色不少。《春》一文中运用多方式、多角度的写景艺术,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感官的调动、描写的合理顺序、简笔勾勒、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等,让读者感受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