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白白送掉65个旅之后,仍然野心不死,被迫改为“重点进攻”,集中兵力进犯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仅陕甘宁边区,敌人就调集了胡、马军23万多人,妄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消灭西北解放军,夺取延安,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当时,解放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有2.5万余人,形势十分严重。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在运动中寻机破敌。
对于撤离延安,当时许多战士甚至不少干部想不通,感情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毛泽东耐心地给同志们讲解道理。他说,我们在这里住了10年,挖了窑洞,种了小米,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了干部,指挥了全国革命,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延安,不能不保,但是延安又不可死保。他反复说明,作战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个显而易见的真理。从全国战局、敌我军事力量对比方面看,暂时放弃延安,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过去8个月内,蒋介石已损失了60多个旅,他能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机动兵力越来越少,因此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在解政区的两翼:山东和陕北。实行“重点进攻”,这正表示蒋介石已走近穷途末路,离灭亡之日不远了。目前全国正面临着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前夜,我们要用百折不回的毅力,去克服所有的困难,促进新的高潮很快到来。对于如何解决对陕甘宁边区进犯之敌,毛泽东说,敌人有23万人,我们才两万多。两万多人要消灭23万人,是有困难的。要战胜敌人,得有正确的作战方针。现在,就靠你们作“磨心”,牵敌人,磨敌人,让敌人围着团团转。这种办法就叫“蘑菇”战术。陕北山高路隘,你们牵上敌人去爬吧。等它爬够了,疲劳了,饿坏了,就寻找机会歼灭它。毛泽东的话,给大家拨亮了心中的明灯,增添了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力量。
3月16日,敌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进抵垦区金盆湾、南泥湾一带,逼近延安的大门。在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毛泽东仍然在那里坚持工作,18日,敌人窜到延安城郊三十里铺,枪声已清晰可闻,毛泽东最后离开办公室。3月19日,我教导旅和警备七团己歼敌5000余人,胜利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的任务,而自动撤离延安。在敌人占领延安后,我一纵用少数兵力,故意摆出阵势,漫山撤开,向西北方向的安塞转移,诱敌前进。敌机跟踪侦察,果然以为是大兵团行动,即以其主力五旅之众追扑上去。
敌人占领我主动放弃的延安空城后,就拼命吹嘘“胜利”,而此刻,我新四旅、教导旅和刚由河东过来的二纵,已到延安东北的青化砭一带隐蔽埋伏,毛泽东在离开延安时,就已决定要在这一带打一个歼灭战。而且判断,敌人一定会来,并且是实力较弱,便于歼灭的。
青化砭,30里大川,公路两边都是高山,正像张开一条口袋。只是青化砭有个土寨子,要使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就得让出寨子。但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我攻击时的困难;不让出来,又不能全歼敌人。最后决定,拆北墙留南墙。因为敌人由南边来,既可以挡住敌人的视线,又减少了我军攻击时的障碍,这个巧妙的主意立刻被采纳了。
3月24日拂晓,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指定地区,一纵把敌人牵到安塞后,又掉头向东,赶到青化砭参加战斗。刚刚布置妥当,就得到情报,敌三十一旅、一三五旅自延安分兵北犯,已进至拐峁、刘家沟了。但战士们等了一天,却不见敌人的到来,原来敌人在拐峁补给粮食,宿营了。
第二天天刚亮,敌人两架飞机到我设伏地点侦察一番,当确信没有伏兵的时候,他们的部队才出动。将近10点:敌人的先头部队闯进了伏击圈,他们虽然得到了“无有伏兵”的报告,但还是例行公事地朝半山腰扫了一阵机枪,火力侦察了一番。战士们一动不动。敌人没有发现目标,前进的胆子更壮了。我军1万多人,就集结在这里,吃饭睡觉,竟没有留下丝毫痕迹。由于有广大群众掩护,封锁消息,传送情报,敌人一举一动我军都了如指掌。敌人得不到群众支持,完全像瞎子一样乱撞乱窜,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时,我二纵就在尾部打响了,新四旅在前头捏住了敌人的脖子,一纵、教导旅自两侧合击,分割穿插,把敌人斩成数段。顿时,枪炮齐鸣,杀声四起,战士们个个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入海,向敌人猛打猛冲。由于山高沟深,敌人躲无处躲,逃无处逃,只好等着挨打。
仅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敌三十一旅旅部并一个团近3000人全部被歼。旅长李纪云被活捉,并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
撤出延安仅6天,我军初试锋芒,就旗开得胜。这一仗大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俘获的人员、马匹、弹药、物资,又充实了我们的力量。敌主力5个旅,武装游行到安塞,扑了一个空,听说三十一旅被歼,慌忙赶回救援,而我军已撤往几十里以外休整了。
青化砭战斗的胜利,不仅使敌人大为震惊,就连我军内部许多人也不曾想到会如此顺利。其实,马到成功这是毛泽东预料之中的。为了迎合敌人急于寻找我主力决战的心理,在撤出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指示西北解放军一部向安塞方向转移,以调动敌人主力到西北方向,而我主力则隐蔽在延安东北一带寻找战机。毛泽东分析,敌人在延安立足未稳,必然会派出警戒部队,向延安东北方向蟠龙一带伸展,以便确保外围。青化砭是去蟠龙的必经之路,地形险要,便于我军用兵。就一般而言,敌人会把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用来对付我军主力,战斗力较弱的放出警戒。而我军则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以逸待劳,一举歼灭之。
三十一旅在青化砭被歼,敌人认为是分兵所致,于是便迅速改变战术,一出动就是八九个旅,一下子摆开几十里的方阵,行则同行,住则同住,以为采用这个新制定的所谓“方形战术”,就不会暴露弱点,被我“各个击破”。其实,分兵也罢,“方形”也罢,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面前都失去了效力。不久,敌人又在羊马河受到一次比青化砭更沉重的打击,一个美械装备的整旅被我完全歼灭。
羊马河战斗是在一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青化砭战斗刚一结束,我军主力便转移隐蔽休整,养精蓄锐;只派出小部队作“磨心”,牵敌人,磨敌人,使其暴露弱点,出现过失,便于我们歼灭。果然,当敌人发现我军主力就在延安东北时,立即以董钊、刘戡两个军共八九个旅,紧追不舍。然而我军主力却按步不动,只由新四旅两个营佯装大兵团,牵着敌人的鼻子,经延长、延川、清涧至瓦窑堡,又来一次长途大游行。我“磨心”由于是小部队,机动灵活,且有广大群众的支援掩护,使敌人到处扑空。敌人的大部队,不仅行动不便,补给困难,还要不断受到民兵游击队的袭扰打击。实在是苦不堪言。(www.xing528.com)
敌人到瓦窑堡,见不到我军的影子,粮食也吃完了。于是留整编一三五旅守备瓦市,主动南下集结于蟠龙、青化砭一线,进行补给。4月6日,我军于蟠龙附近的永坪地区,给从瓦窑堡哨退的敌整编二十九军重大杀伤。敌人发现我军就在背后,马上又掉头北上。对于敌人这一阶段的行动,毛泽东作了极其精确的估计:“目前敌之方针是不顾疲劳粮缺,将我军全力赶到黄河以东,然后封锁绥德、米脂,分兵‘清剿’。敌三月三十一日到清涧不北进,目的是让一条路给我走;敌西进瓦窑堡,是赶我向绥、米。现在因发现我军,故又折向瓦市以南以西,再向瓦市赶我北上。”(《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18页)因此,毛泽东指示部队继续在现地区同敌人周旋,然后寻机歼灭它。
根据毛泽东的部署,一纵便乘机诱敌,敌人误认牵制部队即为我军主力,便紧紧追来。敌人在瓦窑堡的一三五旅也急忙南下,企图与其主力会合。我指挥机关发现这是个“可乘之隙”,立刻命令主力部队坚决截击歼敌。在一纵继续牵着敌人向西游行之时,我新四旅、二纵和教导旅则在延榆公路两侧隐蔽集结,准备夹击敌人。
敌一三五旅在14日拂晓进至羊马河附近伏击圈,我军主力立即对敌人进行攻击。我军集中优势人力,层层排除敌人的抵抗。二纵和教导旅由东往西攻,新四旅由西往东压。阵地上,炮弹开花,浓烟滚滚。敌人见势不妙,急忙给胡宗南发电求援,胡宗南一边令一三五旅就地构筑工事,“固守待援”,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我紧紧吸住;一边令董钊、刘戡急速回转同我军决战。其实,他要消灭我军主力只不过是黄粱美梦罢了。这时董钊、刘戡的部队已被我一纵紧紧拖住,要回来已不可能了。只有后卫部队一个旅,跟一三五旅隔着一道山,可是又被我十六团二营顶住。不能前进一步,只好胡乱地打一阵炮,权作“声援”。而一三五旅由于一直等待主力接应,因此连逃跑的机会也错过了。我军以压倒的优势,猛打猛冲。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敌一三五旅的4000余人被全歼,代旅长麦宗禹也被活捉,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由于我军坚决执行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机动灵活,善于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善于制造和利用敌人的“可乘之隙”,在运动中捕捉战机,歼灭敌人。所以,敌一三五旅尽管有9旅之众作为接应,仍然遭到全军覆没的命运。我军撤离延安还不到一个月,就连打两个胜仗,歼敌近两个旅,鼓舞了士气,改善了装备,补充了人员。敌人连打败仗,士气低落,开小差的屡屡发生。毛泽东正确估计了敌人的情况,要求我军,继续采用“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使其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的程度;并攻击敌人的薄弱部分,断其补给,使其饿饭。这样,下一次战役就是以攻打蟠龙最为有利。蟠龙位于延安东北90里,是敌人的大“粮库”。我打下蟠龙,就断绝了敌人的补给,无异于釜底抽薪。我军经过两次歼敌的锻炼,炮火大大加强,已具备一定的攻坚力量。蟠龙原有敌整编一六七旅把守,周围还有几个旅来往活动,要打,就必须把敌主力调开,使其孤立无援。因此,能不能调动敌人就成了攻打蟠龙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判断,当时敌人正急于赶我向北。因此我三五九旅便“投其所好”,积极出击,诱敌沿咸榆公路北上;同时,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组成南进支队,到延安以南破坏交通,断敌粮运。我军主力则隐蔽集结于瓦窑堡到清涧大路以南,等。敌人一到绥德,就在蟠龙打响。敌人再想回援,至少需六七天,胜利就有绝对把握了。
敌人发现我三五九旅,便像鱼看到了诱饵,紧紧追上来,敌人9旅之众,再加上前面机枪开路,也算得上浩浩荡荡了。敌人主力一上钩,我军主力便立即进入蟠龙周围,严密封锁了消息。经过两昼夜的紧张侦察,加上被敌人抓去挖工事的老乡跑回来提供的材料,我军已基本掌握了敌人工事构筑和火力配置的情况,并按顺序把敌人的工事标为5个阵地。其中的5号阵地是主要支撑点,其人力配备还不十分清楚。为了彻底弄清楚,便在附近的山沟里捉到两个去抓鸡的俘虏。这样,整个蟠龙的防御体系我们都了如指掌了。
4月30日,我担任攻击蟠龙的部队,进入攻击准备位置,一纵在西南,二纵独四旅在东南,新四旅在东北,完成四面包围。一切准备就绪,定于5月1日拂晓打响。不料天不作美,头天突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由于山洪暴发,遍地泥泞,部队难于运动,只得推迟一天。
5月2日,云收雨住,天刚拂晓,战斗便打响了。我各路部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连续夺取十几处前沿阵地。东线兵团突破鹿砦、铁丝网,以对壕作业迅速逼近敌阵,直捣蟠龙。敌人仓促应战,也不知我军来了多少,山炮、迫击炮、化学炮,只管乱轰一气。
战斗进展极其顺利,次日即将遍布群山的30多个碉堡外壕大部分占领。前来助战的两架敌机,一架被击落,一架慌忙逃走。我独四旅和新四旅七七一团借着炮火掩护,扫除了前沿阵地密布的地雷,接近敌人的主要支撑点5号阵地,敌人依仗纵深工事,和猛烈的炮火配合,进行顽抗,攻击难以奏效。我军重新调整火力,发起猛攻。七七一团一个排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逼近5号阵地前沿,迅速挖好单人掩体,紧紧贴在那里,分批轮流向敌人阵地投掷手榴弹,给敌重大杀伤和消耗,最后敌人不支,慌忙开来一连人换防。我军乘机发起攻击,夺取了5号阵地。接着又攻下了3号阵地,摧毁了敌人的山炮阵地。
4日黄昏,各部队由四周居高临下,向镇内之敌猛攻。敌人狼狈向沟里逃窜,战士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疲劳的精神,奋力追歼。夜半,敌人的精锐部队整编一六七旅就被我全部歼灭,毙俘敌旅长李昆岗以下6700余人,缴获山炮6门,军衣4万多套,面粉1.2万余袋,骡马千余匹。
与此同时,我教导旅在青化砭以北地区阻敌,歼敌保警队一部。4日驻青化砭之敌整编四十八旅、八十四旅各一个团附坦克两辆,去解蟠龙之围,被我阻于青化砭以北10里处。5日晚该敌才得知蟠龙守敌被歼的消息,连夜冒雨南逃。南进支队也在这以后不久,攻克延安以南的门户金盆湾。我三五九旅则紧紧拖住敌人北上主力,就在我打下蟠龙的当天,他们得知后方告急,仓皇南下,等敌人抵达蟠龙,我军主力已到安塞地区休整了7天。撤出延安仅仅40多天,西北解放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三战三捷,歼敌1.4万多人,彻底粉碎了敌人打击我党我军首脑机关,并将我军主力赶到黄河以东的妄想。
战争的整个进程,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论断:敌人的优势只是暂时的。在西北战场上,尽管敌人骄横一时,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所有县城,但由于我军采用了毛泽东制定的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对敌人一拖再拖,一磨再磨,使敌人越打越孤立,越打越弱,越打越少,陷入绝境,仅仅过了一年多,革命圣地延安就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敌人在损兵折将10万人之后,不得不狼狈逃出边区,落了个“人地皆失”的悲惨结局。正是:胸中自有百万兵,蘑菇战术显神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