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年鉴.2021:传承与推广,成果显著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年鉴.2021:传承与推广,成果显著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光精神普及基地与省人社厅、省公安厅、省医疗保障局、省烟草专卖局以及大、中、小学校联合举行“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初心使命”主题活动60余场次;举行“家乡人民怀念黄继光”诗歌、散文展播,参与群众60万余人次;开展人文讲坛活动,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回顾军旅生涯,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参与观众达4 500余人次。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年鉴.2021:传承与推广,成果显著

1. 会议(论坛、座谈会)

红军历史文化普及基地汇集省、市红色文化知名专家、教授,形成红四方面军史料研究智囊库,举办“红色讲堂”大型活动,研究红四方面军政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建设等。

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全程参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筹建工作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规划工作,承担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专家顾问团、外聘师资队伍的筹建工作;参与组建长征精神研究学会的前期工作;参与“四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的筹备工作;参与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学习弘扬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学术研讨会。

11月21日,传统文化背景下攀西特色文化应用研究团队参加在攀枝花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四川红色文化学术峰会暨四川红色精神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红色人物”“红色资源与三线建设”“红色精神”“红色教育”为主题设置了四个分会场,全省3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与会。

11月27~28日,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承办“第五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高端论坛暨第一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硕博论坛”,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抗战大后方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思想、教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12月12日,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巴文化研究院、巴山作家群研究院联合承办“四川革命老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和国家建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战略部署,针对革命老区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讨会收到来自全国8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的学术文章,汇编成论文集。

2. 文化活动

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文化普及基地全年宣讲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文化200余场次,接待学习团队50余个,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育活动5场次,受众10万多人次;创新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编印《中央红军长征越过大渡河》10 000册,为全县26所中小学的2 000余名师生作了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文化知识专题讲座26场;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石棉县第二届“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争当有志青少年读书演讲比赛。3月18日,联合中国联通5G文旅互动直播携手沃视频、快手、斗鱼、虎牙等平台,在安顺场开展红色文化网络直播科普活动;联合石棉县新棉街道西区社区举办以“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摄影展活动;9月24日,运用云课堂线上学习交流方式,通过微党课,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红领巾云课堂线上学习教育活动。《石棉:让红色历史文化流进学生心田》一文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

四渡赤水战役与长征精神普及基地建设四渡赤水战役历史展览、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廉政和法治教育以及未成年人教育实践4个普及示范带,共开展社科普及活动339场;邀请中国好人、红军四渡赤水亲历者车盛寅老人义务开展“红色故事天天讲”201场。通过创新“理论+文艺”等形式,采用小平台方式,通过自愿报名、乡镇推送、专家评审等方式,组成“田间地头”宣讲队,走村串户宣讲地方红色文化,开展坝坝讲坛184场。与四渡赤水干部学院联合,全年接待近30批共5 000余名党员干部;与古蔺关工委联合开展青少年“弘扬长征精神”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穿越1935”青少年拓展活动。依托古蔺融媒app和自媒体平台,开展《四渡赤水——古蔺历史上的今天》网上主题教育活动;推出系列图文、视频54期,群众参与转发4 530次,累计浏览431 686次。

红军历史文化普及基地深化“红军精神代代传”品牌创建活动,依托《巴中日报》《巴中晚报》《巴中新报》开辟红军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专栏,开展“中国优秀红色文化传承” 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联合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纪念馆、王坪红军烈士陵园、空山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阵地,加强对红军石刻标语、红色文化音像出版物、史料书籍等资源的再利用,全方位挖掘红色资源效能,深化“红军精神代代传” 品牌创建活动。

朱德故里革命传统教育普及基地完成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完成《朱德与抗战》专题陈列展,完成《朱德与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展》《朱德与母亲》展陈方案深化设计并启动布展,设计制作朱德“不忘初心,砥砺奋斗”专题展览;组织编写《给青少年讲红色纪念馆里的故事》《红色故事——走进中国100座纪念馆》丛书,完成馆刊《人民的光荣》编印;举办“朱德与中国共产党”学术研究专题开题仪式,开办“足不出户,云上看馆”全景游览活动;参加第八届巴人文化艺节暨5+N城市文化旅游联盟推介大会,现场推介《朱德总司令回家乡》;9月27~29日,参加遂宁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场馆联盟联展暨“红色精神走进新时代”全国图片巡展活动。

继光精神普及基地与省人社厅、省公安厅、省医疗保障局、省烟草专卖局以及大、中、小学校联合举行“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初心使命”主题活动60余场次;举行“家乡人民怀念黄继光”诗歌、散文展播,参与群众60万余人次;开展人文讲坛活动,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回顾军旅生涯,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参与观众达4 500余人次。利用基地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国家烈士纪念日、黄继光烈士牺牲纪念日、全国科普日等重点时段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报送相关信息54条;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技术学院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继光精神”社会实践研修座谈6场次。开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活动,承办“2020德阳市暨中江县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红色基因代代传”流动继光馆巡展;组织社科普及巡展小分队到社区、学校、部队、乡镇、企业、监狱等开展巡展活动30场次,参与群众达5万余人次;配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制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专题节目——《国家荣光,特级英雄——黄继光》。增加展陈内容,引进宜宾市赵一曼烈士纪念馆《赵一曼烈士生平事迹》、江油李白纪念馆《李白文化》巡展、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博物馆)《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英模事迹专题展》,接待观众60万人次,提供免费讲解210余场次。(www.xing528.com)

蓬溪起义与老区发展普及基地组织各部门、各乡镇干部群众、党员、团员、学生共2万余人次到旷继勋纪念馆进行“缅怀先烈,知荣明耻”教育和清明祭扫活动;举办“红色蓬溪,研学之旅”活动、“9·30”烈士纪念日活动,举行遂宁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场馆联盟联展暨“红色精神走进新时代”全国图片巡展活动敬献花篮仪式,老一辈革命家亲属代表,特邀嘉宾,各级领导,全国各地红色场馆负责人,蓬溪县部分干部群众和学生代表等参加。

5月4日,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基地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央视新闻“五四”特别直播节目,为百万网友在云端讲解四川大学校史馆江姐纪念馆,宣传校史、红色文化,体悟“五四” 精神。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教育普及基地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自贡市大安区联合举办“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烈士纪念展”;9月30日,在川大校友、红岩英烈江姐诞辰100周年之际,隆重举行“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精神,培育又红又专时代新人”座谈会;举办“纪念江姐百年诞辰知识竞赛”,筹拍《四川大学党组织发展史》专题片,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寻找江姐——求学川大》纪录片

李庄抗战历史文化普及基地对文化抗战旧址进行修复,新建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人文街,新增南华宫、祖师殿两处省级文保单位,承办四川省“千龙千狮”宜宾分会场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魅力古镇春天行”研学活动,免费接待青少年约4万人。

邓小平理论教育与实践普及基地在邓小平诞辰116周年之际,在四川省图书馆以及绵阳市、广元市、甘孜州、南部县、西充县、重庆渝北区以及广安市各区市县举行邓小平特色文献巡展活动,展出邓小平文献347件。在邓小平图书馆网站、广安市图书馆微信平台推送“邓小平生平思想图片展”,线上展出邓小平同志各个时期的经典图片116幅。

陈毅元帅革命精神及诗词文化普及基地开展“弘扬陈毅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与四川欧美同学会、四川留学人员联谊会共建“留学报国学习教育基地”“党外知识分子学习教育基地”;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10万人次,接待各级党组织1 000余个;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县内中小学校建立景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印制《陈毅的故事》等科普读物5 000余份,制作《陈毅诗词配乐朗诵》光碟300份,通过《今日头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宣传资料200余条。陈毅故里景区(基地)获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陈列展览项目。

中国“两弹一星”红色文化普及基地于11月5日举办首届科学家论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科协等中央单位,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省级有关单位,黑龙江社科院,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等在绵阳的科研院所,青海“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等干部学院及绵阳市相关领导莅会。11月底,邀请重庆江津聂荣臻元帅精神”宣讲团开展“聂荣臻元帅精神巡讲” 共商红色资源合作交流活动,全县近300名县级、乡镇、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加;成立红色文化工作室,收集整理三线建设时期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梓潼的历史,通过寻访基地旧址的老百姓、当年的专家及工作者,通过口述记录的方式收集历史资料及整理归档;组织编写《两弹一星元勋风采集》23套,编撰完成《东方巨响》AR科普读本。

铁道兵成昆铁路建设历史文化普及基地定期组织开展“老铁回家”“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永远的铁道兵”等形式多样的展览、培训、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

廉洁文化普及基地与地方纪委监委等单位合作开展廉洁文化宣讲“五进”活动,开展宣教活动8场、人文讲坛4场;为地方党政部门提供咨询服务11次;10月24日,组织开展“倡廉洁理念,扬清风正气”廉洁主题宣讲活动;10月31日,开展“植廉于心,践廉于行”“树廉洁清风,引廉洁风尚”主题宣传活动;11月28日,开展“崇尚节俭之风,弘扬廉洁清风”主题宣传活动、“廉洁文化进校园,廉洁清风润心田”主题宣传活动;12月6日,开展“厉兵秣马正当时,廉洁防线永牢筑”廉政教育活动、“勤俭节约齐出力,反对浪费更给力”主题宣教活动。

长江纪念馆社科普及基地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基地;获中国记者协会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配合内江市委组织部拍摄党课《誓言》;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首次开展线上直播讲述“长江故事”,人民网、光明网、《光明日报》《内江日报》、内江电视台等网站、媒体予以了报道;利用智游天府、微信公众号、LED屏、宣传栏、展板等宣传范长江精神;会同内江市教育局、共青团内江市委、内江市关工委、内江日报社等创立“长江故里小记者”品牌,会同绵阳、宜宾、泸州等建成九市联盟,小记者人数几千人;联合《内江日报》社、内江文旅集团,开展创建范长江全国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打造“范长江精神”精品党课,以“1+3”的形式为市委、市政府、四川省报业集团、全省市级党校校长班等开设范长江微党课。

内江市社科联创建、深化“大千流动讲堂”“范长江流动大讲堂”人文社科讲坛品牌,举办“大千讲坛”线下讲座6期,接待受众900余人次,开展线上讲座45场,受众800余万人次。挖掘大千文化、范长江文化、石牌坊文化等内江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大千流动讲堂”等基层宣讲平台重点宣讲内容,开发精品宣讲专题70余个;以“大千流动讲坛”激发基层宣讲活力的做法经验在省委宣传部部刊《宣传工作》、省委宣传部主管刊物《政工论坛》专题刊载交流,《四川日报》在头版予以报道。

艾芜纪念馆社科普及基地对成都市委党校、新都区委党校、瑾瑜服务小队等单位党员和学生开展艾芜文学课堂学习;在艾芜童年生活的翠云村打造“青青原野,耕读笙活”特色教育品牌课堂;打造艾芜文化小镇,利用原有知青点打造艾芜艺术营地,举办“艾芜传统的诗学追求”文化周和“弘扬艾芜精神,打捞文学金沙”系列活动,打造艾芜文学艺术5.1公里文明实践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