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ZANGSIGAIKUANG
宝藏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中庄寨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7.6米,南北宽18米,占地面积496.8平方米。
宝藏寺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据碑记载,金大定六年(1166)、明万历十年(1582)曾重建寺庙,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二进院布局,中轴线现仅存圆觉殿,又称千佛殿。中轴线东有侧院,侧院仅存观音殿。
圆觉殿坐于砖石台基,基高1.5米,前设长11.2米,宽5米的月台。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斗拱两朵。正殿两山墙绘有壁画6平方米。院内存明万历十年(1582)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碑各一通。1985年4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哼哈二将
·壁画局部
·五百圣僧过江图
·五百圣僧过江图(www.xing528.com)
图中圣僧皆有头光,有的气定神闲,有的欢喜粗犷。左侧罗汉一幅达摩像,浓眉上挑,大眼圆目,大嘴嬉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可识别性。右侧圣僧禅定跏趺坐,安静之感传出画面之外,有种置身繁杂世界之外的出世状态。
·十殿明王审判图局部
·十殿明王审判图局部
民间画师熟练地运用色彩和线条在墙壁上将地狱的阴暗恐怖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寥寥数笔各类鬼卒跃然壁上,仰仗阎王权力,有的横行于地狱四方。在人间犯下罪恶的人,下放地狱,接受应有的惩罚。此类壁画的绘制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在人间需积德行善,方得善果。否则将会下地狱,受尽磨难,且永无投胎转世之日。
·观音普门品图局部
·观音普门品图局部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图像,早见于南朝刘宋时,隋朝亦多表现,画面依据佛经载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立像观世音菩萨,传达观音名号之来源;二是三十三现身观世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化身,以不同的变化为各路信士说法,讲解佛经;三是关于有求必应、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事迹画,包括十难、八难、六难等不同事迹。根据经文中所记载,《法华经》中“救苦救难”包含了十种情况,而有些记载为十三种。但都是说明当灾难临头时,无论何种情况,只要“称观音菩萨名号”,便可获拯救、得解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