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肩痛的定义尚存在分歧。Siivola等提出颈肩痛是颈肩部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表现为局部肌肉组织疲劳、紧张、僵凝、酸痛,并且这些不适症状可以辐射到上肢或枕顶部,酸痛程度的衡量是以自身感觉为标准。颈肩痛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和共有症状,初始发病阶段表现为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疼痛呈弥漫性,无固定压痛点,症状较为模糊。颈椎的稳定20%是由骨关节韧带维持,80%由颈椎周围肌肉维持。肌肉在维持颈椎稳定、支撑头颅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时间的低头伏案保持同一姿势或做同样的工作、不良的劳动姿势、过度强迫体位负荷或者颈项部受到寒冷潮湿的刺激、护理人员缺乏适当的肌肉运动锻炼等都可能使颈项部肌肉软组织受到积累性劳损。尤其在维持某种姿势时间过久,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甚至深层的肌群如颈长肌、头长肌等肌肉内代谢产物乳酸堆积,细胞内Ca2+代谢异常。研究证明,以上这些是肌肉软组织疼痛不适症状被激惹的重要原因,颈项部组织酸痛后又加剧肌肉紧张,可造成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
颈肩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女性是颈肩痛的一个危险因素,无论从发病的横断面研究还是纵向队列研究证明女性发病远远超过男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30~49岁为高发段。由于女性的骨骼比男性纤细,所以支撑骨骼的肌肉量少,因而产生的热量也少,导致局部血循环缓慢,代谢产物易积蓄,故女性罹患颈项部不适多于男性。
颈肩痛的发生与工种、劳动方式及与工作相关的生理因素等呈现相关性。特别是与长期维持某种姿势如头颈部处于轻度后仰程度时间过长、高频率肌肉静态收缩、持续手工操作肩项部肌肉的静力负荷、不能充分调整间歇休息等职业性不良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独立因素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图7- 10)。
图7-10 弯背突颚的姿势最易造成肌肉疲劳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工作要求、高负荷的工作量、较低的工作优越感、低技能和低工作满意度、单独工作时的心理压力、睡眠休息不足、夜班翻班等生理和心理的社会因素,能导致人的心理应激。Smedley等对医院护士纵向研究显示,自评中情绪低落和心理压力大的人出现颈肩痛的发生率较高,但却与工作要求、满意度、优越感无关,这个方面尚无定论。颈肩痛是个人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应个体化、针对性干预,积极消除症状。
肌肉组织和韧带、筋膜组织一样具有黏弹性的特征,在一定牵引力量下肌肉能够延长伸展,出现形变。改变牵引力量后组织可以回缩恢复,但是这种组织恢复特征一是有一定的限度,二是反复作用后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萎缩,胶原代谢受到不可逆的改变,肌肉可逐渐失去弹性和力量,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颈椎骨关节结构的失稳定。
颈部肌肉劳损后在颈椎活动时可出现弹响声,这是因为颈部多层肌肉之间互相滑动,劳损后局部出现一些炎症反应,炎症使各层肌肉之间不光滑造成响声。(www.xing528.com)
颈部肌肉软组织劳损使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肌肉痉挛使肌肉附丽在骨的起止点受到牵拉甚至断裂,这是颈肩痛的病理基础。高位第1~4颈神经离开椎管后大部分路径在肌肉组织内通过。由于肌肉软组织劳损、炎症、缺血、神经受到压迫可造成颞部、眼部牵涉性疼痛、耳鸣、眼胀,以及嗅觉、味觉改变,这即为颈源性疼痛的症状。
X线检查显示肌肉痉挛使颈椎前弓弧度消失,颈椎变直,甚至反曲,这是长时间伏案工作、操作电脑、强迫体位人员常见的症状。研究证实颈4~5部位的肌肉力量较弱,稳定性差,容易出现下颈椎不稳定,颈椎间盘退变早期易发生在颈4~5、颈5~6。颈椎反复屈伸加重了椎间纤维环的破裂、椎体终板退变、椎间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等一系列颈椎病变化逐步出现,临床表现为颈神经根型、脊髓压迫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等症状(图7- 11)。
图7-11 直颈甚至反弓畸形
A.颈椎变直,颈部活动弹性弱,易对支撑骨的肌肉造成负担。B.颈椎反曲,因为朝逆方向弯曲,所以对后面支撑颈的肌肉造成负担
【案例分享】
许某,女性,45岁,供应室护士,长期低头整理器械物品。颈项部疼痛伴头晕1年,多次服用药物疗效不明显,伴有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肩背部麻木酸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部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5-C7椎体明显增生。予中医艾灸、康复理疗约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供应室护士每天要低头整理上百个器械包,长时间固定单一的颈部姿势,导致肩颈部肌肉疲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重者神经功能受限。且供应室的护士一般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关节增生、椎间盘退变等颈椎生理性退变增加,长期的工作强度导致颈部劳损程度增加,故颈肩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