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护士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

临床护士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如下。

临床护士职业防护: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如下。

(1)对象:将所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的物质。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3)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和手卫生的时机。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和手卫生学标准,遵守本岗位操作规范,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手卫生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手卫生的意义

手卫生是全球公认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措施。有研究表明,严格手卫生措施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手卫生可明显降低医疗机构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最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2.手卫生的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手卫生时机

最广泛认可的测量手卫生时机的框架是WHO的手卫生5个时刻,这5个时刻如下。

(1)时刻1:接触患者前,以防止医疗保健相关的微生物在患者身上定植。

(2)时刻2:清洁或无菌操作前,以防止因患者内源性的微生物或医务人员的手上或环境中的微生物导致的医院感染。

(3)时刻3:接触患者体液后,以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或定植,以及减少微生物从同一患者定植部位向清洁部位传播的风险。

(4)时刻4:接触患者后,尽量减少微生物向医疗环境中传播的风险及减少医务人员手部污染以保护医务人员。

(5)时刻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因为手接触患者物品可造成手部的污染。

4.手卫生设施

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卫生手消毒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

5.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s,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①掌心相对,五指并拢,相互揉搓(打上皂液)。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④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一手握拳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⑥将5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洗手注意事项

①指缝内易藏污垢,所以要将指甲剪短。②施行护理工作时,不要戴饰品,因为饰品易藏细菌,不易清除。③洗手时要彻底将手冲净,洗完手后要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干手设施干手。④洗手时,双手必须要完全沾满洗手液

7.手消毒

手的消毒可以用速干手消毒剂、75%乙醇或者0.3%~0.5%聚维酮碘(碘伏)等消毒液揉搓1~3 min消毒。

(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或装备(PPE):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指工作人员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涂抹和使用的各种物品或设备的总称。

医务人员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口罩、工作帽、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隔离衣、医用手套及防护服、鞋套、防护眼罩和全面型呼吸防护屏等。

1.手套

(1)戴手套指征:应根据不同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护理不同患者时,必须更换手套。

(2)戴手套注意事项:①戴手套不能完全避免双手被污染,因此手套绝对不能替代手部清洁。②戴手套前及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因为手部可能因手套在使用过程中穿破或在除下时被污染)。③当发现手套被污染,破损或有穿破时,必须立即更换,勿再使用。④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⑤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2.口罩的使用(www.xing528.com)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医用普通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佩戴指征: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2)注意事项: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消毒。

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2)隔离衣使用指征:接触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防护服使用指征: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三)正确处理污染物品

按规定浓度正确计量配制消毒剂,防止造成医务人员化学伤害和污染环境。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如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轮椅、洗脸池、门把手)消毒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液等将其清洁消毒,防止微生物在患者和环境中传播。

(四)正确处理锐器

(1)在丢弃针头前不要弄弯、折断、手工操作或拔除针头。

(2)避免双手回套针头帽,如果必须回套,应使用单手技术。

(3)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

(4)禁止直接传递针头及锐器,应用容器盛放后传递。

(5)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盛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不应超过容量的3/4。

(7)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处理使用过的锐器物时,应戴防护手套。

(8)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须有他人帮助,锐器盒应放置于触手可及的位置。

(五)强化职业安全意识

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则在安全意识培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已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教育与培训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1.设置职业安全教育课程

护理院校应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以培养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医院在职教育应将职业安全教育纳入护理教学计划

2.加强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

教育与培训是保证医务人员理解和实践相关法规、政策的工作程序的前提条件。学习改变观念,观念改变行为,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让医务人员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他们才会在工作中重视职业暴露的预防;知晓职业暴露的预防方法,才会在工作中实施控制措施;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措施,才会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时做出正确的处理。

(六)实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1.预防空气途径传播

经空气传播疾病指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1 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水痘)。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宜安置在负压病区(房)中。疑似患者应单人间安置,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不小于1.2 m。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及注意个人卫生是预防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关键。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的隔离是预防空气途径传播的主要措施。

2.预防飞沫途径传播

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常经患者口鼻排出的飞沫途径传播,此种传播方式仅累及传染源周围密切接触者。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超过1 m。医务人员需依据标准预防措施实施飞沫隔离预防,在近距离(1 m之内)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患者也应戴上一次性外科口罩屏蔽,必要时穿隔离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飞沫途径传播的主要措施。

3.预防接触途径传播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戴手套及穿隔离衣,在接触被大量病原体污染的患者后要更换手套,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妥善的消毒和处理。手卫生、正确摘戴手套、穿戴隔离衣是预防接触途径传播的重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