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为纳米(nanometer,1 nm=10-3μm)。各种病毒体大小差别很大,最大约为300 nm,如痘苗病毒;最小约为30 nm,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等。由于体积小,因此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将其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子弹状、砖块状。
病毒在医学微生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约占总数的75%。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肝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艾滋病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这些病毒性疾病传染性强,在人口迅速广泛流动的今天,能迅速造成大范围流行,而且很少有特效药物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除可引起急性感染外,有些病毒还引起持续性感染或使感染者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有些感染者可以没有症状,但可持续带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在人群中不断地传播病毒危害人类的健康。正因为如此,病毒在职业性相关的微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职业危害相关的病毒种类
病毒的种类多种多样。理论上绝大多数的病毒均有可能通过各自特有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在职业环境下感染暴露者。按照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大体将与职业危害有关的病毒分为表5-1所示的几类。(www.xing528.com)
表5-1 常见的可能造成职业危害的病毒及其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二)病毒的致病作用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仅局限于入侵部位并在此处增殖而导致疾病,引起的是局部感染。例如,鼻病毒仅在上呼吸道黏膜细胞内增殖,引起普通感冒。多数病毒经一定途径感染机体后,可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并借此入侵靶器官中的易感细胞,在该细胞中增殖、损伤细胞并引起疾病。这种感染过程因涉及全身或数种组织与器官,从而引起全身感染。此外,病毒感染机体后常可导致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或缺陷,严重者将导致人体的死亡。例如,HIV可选择性地入侵人体的巨噬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也称T辅助细胞),经过多种机制可使T辅助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免疫能力的显著降低,从而合并条件致病菌的感染而发展至艾滋病,机体最终因免疫系统的彻底崩溃而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