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毒性药物
大量的研究证实,医护人员在药物配置操作中可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Siebert与Simon在1973年首次发现患者尿液中的环磷酰胺具有致畸胎性。1984年,Hirst等人通过研究发现2位肿瘤科护理人员的尿液样本在57 d调配过程中有7个样本检出环磷酰胺。同年,Nilula提出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肿瘤科护理人员体内的染色体突变程度高于其他医院工作人员。Oestreicher在1900年研究发现,未佩戴适当防护措施操作调配化学治疗药物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较高比例的染色体异常。Valanis等人在1999年的研究报告也指出,肿瘤科医护人员在未受保护下处理化学治疗药物,会提升医护人员流产概率和癌症相关疾病发生概率。
另有研究发现,3名分别在肿瘤病房工作了6年、8年、16年的护士均出现永久性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也与接触药品的强度和时间有关。美国的Neal等在配药室附近空气中检测出了氟尿嘧啶。加拿大的Hirst等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2名护士尿中检出了环磷酰胺。Gililland等发现,怀孕前3个月内多次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生出的婴儿易发生畸形或流产。对10例接触苯丁酸氮芥患者的染色体损害情况研究显示,危险是累积的,并与给药剂量相关。另外,也有实验证明,一些危险药品还可抑制睾丸功能和精子的产生。
为预防可能因为暴露与化学治疗药物中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可能接触到这些药物的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和教育培训,以保障工作安全。对此情况,国际上已有相关危害药品目录。部分国家根据这些目录建立处理这些危险药品的标准,包括防护装备和操作规章,是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准确地执行药物配置操作。现存的国际上的危险药品清单,例如,欧盟与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和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国家职业健康安全委员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Commission,NOHSC)。而我国过去对此重视不够,接触危险药品的医护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因此,根据现存资料并综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应提供防护危险药品目录对于保护医疗工作人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二)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和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低,细菌适应抗菌药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原因主要为抗菌药物的滥用。另外,医护人员长期低剂量接触抗菌药物,如不进行有效的防护,易造成细菌耐药性的生成。并通过不同途径在不同人群中相互传播,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扩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