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我国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虽已发展了一段时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也是导致其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根据张玲等人的调查,防护用具问题调查中认为防护用具不到位的占95%。

我国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我国也对护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1999年10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许多医院已将2011年的新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纳入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虽已发展了一段时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护士自我防护的研究在国内大幅度开展,但研究的范围相当局限,大多以单独的科室为研究范围,对全体护士的研究少见;研究方法也以经验和体会为主。

(一)国内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不足之处

1.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陈青等人对湖南某医院临床工作5年内的104名护士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发现他们对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锐器处理知识、洗手及消毒的指征与方法、不良操作行为、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及报告6个条目的认知率仅为12.5%~40.3%。

张玲等人对北京市某三级医院57名护士进行自我职业防护知识评价,再对他们进行专业人士的评价,发现他们在各维度(物理性职业防护行为、化学性职业防护行为和生物性职业防护行为)都自我评价较高,然而,自评的分数却低于他评分数,说明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还是相对薄弱。

2.教育不到位

通过对护生职业安全与防护知识来源的调查发现,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临床实习,其中来源于“临床带教老师”占86.2%,来源于“医院专题讲座”占59.4%,来源于“学校教育”仅占31.2%。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的职业防护教学是排在最后的。随着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不断发生及社会对职业防护的不断重视,许多护理院校纷纷开展职业防护课程。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传染病护理》教学纳入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发现经过系统职业防护知识教学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针刺伤率明显低于未受教学者。

3.管理不到位

医院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往往只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很多医院没有设立职业暴露及防护管理组织,没有制定相关制度,也没有制定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报告流程,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护士健康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一份对长沙市3家医院697名护士职业防护相关安全氛围认知现状调查显示,新发展综合的护士安全氛围认知程度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其是由干部疗养院发展而来的新医院,各项管理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这也进一步提示不同医院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学习其他综合性医院管理中有利于营造良好安全氛围的政策和措施。

4.护士自身防护不到位

目前,护士学校缺乏职业暴露及防护课程教育,再加上护士本身也缺乏职业暴露知识学习及防护意识,导致护士职业防护能力较低,经常存在侥幸心理,忽视了自身的安全防护,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增加。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也是导致其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

5.防护用具不到位

医院没有提供安全可靠的防护用具,例如,大量普及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缺乏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静脉留置针、无针连接管、正压输液针头、真空采血器等护理用品,在基层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被使用;医院没有为护士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的防漏、耐刺、密封的锐器收集盒,这就更进一步增加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根据张玲等人的调查,防护用具问题调查中认为防护用具不到位的占95%。

6.职业暴露处理不到位

医院没有设立职业暴露防护组织,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受伤护士得不到专业而又及时的风险评估和指导处理,得不到必要的注射流感疫苗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等处理措施。职业暴露后的护理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如挤压手指、在流动的水下冲洗等正确的紧急处理,进一步增加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

(二)国内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优点

1.职业防护渐入人心

各级医院逐渐建立健全各项职业防护相关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用规章制度指导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技术与标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同时,医院管理者还完善了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腔镜室、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等高危科室的各项安全制度,医院感染监控科定期检查督促制度执行情况,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整体素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初步建立

国内某些医院已经制定明确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流程,如紧急局部处理:①用抗菌洗手液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②如有伤口,应轻轻由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清水清洗。③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2%~0.5%的过氧乙酸、0.5%聚维酮碘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黏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3.医院感染控制初见成效(www.xing528.com)

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建有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负责院内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细菌学监测、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实施情况,对传染病和医源性感染按照程序逐级上报,保护患者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4.医院开始重视流程改造

为了做好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对以往不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分工进行改造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很多医院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纷纷采取行动来做好防护工作,例如,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化疗中心,采用锐器盒和快速擦手消毒液等,将护理人员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职业危害用先进的理念和设备将其拒之门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发生率。某些医疗机构设有较为完善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规定护理人员必须要在符合规定的环境中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配置,参与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人员也必须进行培训,这是对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的质量管理。

5.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研究规模和方法不断改进

研究人员广泛采用调查、测量和质性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与传统的单一问卷调查法相比,结构式和半结构式访谈可获得第一手资料,而测量法可提高数据的精确度,使护理防护研究更加精确和深入。此外,关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研究规模正逐渐扩大,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合作型研究呈现增多趋势。

6.重视心理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健康

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突破了以往生物、物理、化学伤害因素的局限,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疲溃感、职业紧张、脑体并重的劳动特点等,都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心理社会性因素日益受到关注。并且,在研究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了解其长期暴露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7.防护立法增多,并强调落实

2003年,中国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务院于2008年颁布了《护士条例》,此外,我国还出台了《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这无疑为医护人员安全执业提供了强劲的法律后盾。

【案例分享】

案例一:护士小张,26岁,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护士。2009年8月,她在为一位肝癌合并丙型肝炎患者取血标本后,将针头与持针器分离时,针头从安全盒中反弹出来,扎伤了她的中指,当时做了伤口的一般处理并向感控办公室上报。第二天,取血做了基线检查,HCV为阴性。9月中旬,她感到全身乏力,身体不适,检查后确诊了感染丙型肝炎。在住进传染病医院后,她发现这家医院的锐器盒,采血器非常好用,不需要分离针头,她抱怨自己医院的安全盒不好用。

案例二:护士小雪,29岁,于广州某市一家二甲医院从事护理工作8年。有一天她开始腹泻,并持续1个多月,取血检查后,确诊感染HIV。小雪自认为是在工作中染上的艾滋病,但却又拿不出证据。她说:“在工作中曾无数次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有时还被污染的针头扎伤。从来没有人要求我们在接触患者血液时要戴手套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用过的医疗垃圾需要我们处理,来不及的时候,只能先放进脏物箱,等有空时再拿出来处理,乱成一团的废弃物处理起来特别容易扎手。”

张玲娟 曹 洁 孙 燕

第一版:张玲娟 曹 洁 孙 燕

参考文献

[1]陈青,张月娟,王华,等.临床工作5年内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4):301-303.

[2]邓志毅,罗嵇宁,王跃龙,等.浅析上海市《护士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3,20(1):36-41.

[3]黄冬枚,容根南,席明霞.长沙市3家医院697名护士职业防护相关安全氛围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3,20(9):20-23.

[4]张玲,冯伊平.医院护士职业防护分析及相应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5(3):276.

[5]张慧,张庆来,秦卓君.57名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自评与他评的比较[J].中国护理教育,2011,08(11):517- 5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