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意识到今天的课堂与之前的课堂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现象与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众筹”规则。在我看来,规则的建立一般有三种形式:事前规定、遇事制定、自然形成。我把这类建立规则的方式称为“先铺路再行车”。这种建立规则的方式,我称之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把这类建立规则的方式总结为“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众筹”规则。当发现的问题不是“个案”时,我们要想办法建立规则,以便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照此办理”,减少解决问题的环节,让我们的行为更规范。这就需要教师作出一个判断:是不是我的课堂不止一次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意识到今天的课堂与之前的课堂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现象与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众筹”规则。

形成规则。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做好记录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相应的规则。我们以前的做法,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了问题,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达成了共识,但没有文字记录,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规则。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教师会说:“我们以前怎么要求的?我们是不是讨论过,怎么忘记了?”如果再重新讨论一遍,显然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要把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集体遵守的规则。

在我看来,规则的建立一般有三种形式:事前规定、遇事制定、自然形成。

事前规定:对于基本规范要事前制定规则并集中培训,如分享规则中的发言,要关注感情、声音、站位、肢体语言等。还有板书规则、倾听规则、起立发言规则、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等,这些规则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是基本的要求,所以应提前集中培训,之后直接应用。我把这类建立规则的方式称为“先铺路再行车”。(www.xing528.com)

遇事制定:有时教师事先无法预料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或事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一些规则进行培训和练习,这时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即时建立规则。如何建立规则,可以借鉴儿歌“遇上问题找学生,召集大家想办法;不靠老师不靠天,教室里面开‘人大’”。这种建立规则的方式,我称之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自然形成:生活中许多规则是不成文的规定,或者是习惯使然,这就是一种“潜规则”。比如有学生看到大多数同学这样做了,他也会照着做,类似的情况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种默认的行为规则。湖北宜昌教师孟凡会在课上写下“鸡兔同笼”题的条件,接下来他一句话都没说,学生开始盯着他看,慢慢地,学生拿起手中的笔算了起来。四川成都教师欧小丽一次上课前下发了练习题,有学生看到后便做了起来,慢慢地,原本等待教师发指令的学生也陆续做了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规则,上课无须教师发指令,学生要有自己“找事做”的意识,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我把这类建立规则的方式总结为“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