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课堂深处:外在自由的革新课堂

发现课堂深处:外在自由的革新课堂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还强调,这两种特质要靠“外在的自由来保证”。何为“外在的自由”?建设好课堂应遵循如下逻辑:好课堂始于教师、终于学生。课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而“新人”在于“明明德”和“止于至善”。

发现课堂深处:外在自由的革新课堂

爱因斯坦认为:“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保留着两种特质,一种是神圣的好奇心,一种是内在的自由。”他还强调,这两种特质要靠“外在的自由来保证”。何为“外在的自由”?马斯洛解读为“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就是去功利化,让课堂“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就是去标签化,让课堂充盈“人的情感”,充满“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就是去标准化,让课堂激发学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建设好课堂应遵循如下逻辑:

好课堂始于教师、终于学生。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知识传授,也不仅仅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探索,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开发。教师以其“春风风人,春雨雨人”的亲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打开学生心扉,哺育学生成长。

好课堂始于立德、终于树人。课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而“新人”在于“明明德”和“止于至善”。康德强调“人的目的”就是“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由此推导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个部分”,课堂的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体美俱进、全面发展。

好课堂始于学会、终于会学。达尔文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深层意蕴在于“学是为了达到会学”,其价值就如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所说:“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只有既关注学会、更关注会学的课堂,才具有永续的生命。(www.xing528.com)

好课堂始于兴趣、终于刻苦。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就会自觉地行走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的大道上,就会自觉地回应“找到答案的根本意义是为了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

好课堂始于有形、终于无形。课堂既是有形的物理空间,传递着教育的使命和价值,也是无形的精神空间,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由此,应从关爱学生身心、关注生命发展出发,构建生命勃发的课堂;从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共融环境出发,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从依托课堂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出发,构建生活丰富的课堂;从突出学生主体、注重体验参与出发,引导探究学习,构建生本荡漾的课堂。

好课堂始于知识、终于审美。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王国维孔子“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的思想解读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审美是立人之本,美育是立于学生成长、寓于全面、伴于终身、隐于具体学科、显于艺术的教育。尽管每一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其展示的知识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无时无处不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委组织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