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与其说是写给我们的孩子的,不如说是写给我们这些成年人的。
——题记
女作家毕淑敏说过,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她说她就读过多遍,而且常读常新。大约8岁的时候,她读出了人鱼公主的可爱和可怜;大约18岁的时候,她读出了爱情;28岁的时候,她读出了关爱;到了38岁她探讨起了安徒生的写作技巧;48岁,她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读出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当58岁……68岁……108岁的时候,她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我之所以引用毕淑敏的话,是因为我们在读一本书时,真的如其所悟、如其所言,在不同的年龄去重读一本书,味道、感受、体会是不一样的,真所谓常读常新,常新常读。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已经读了很多次了,但每一次去亲近它,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第一次读大概是本世纪初,《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刚刚引进大陆,进入校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读,那时我们读出了小豆豆的可爱、小豆豆的调皮;后来,女儿上小学了,我和女儿一起品味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读出了小豆豆的真实、小豆豆的真诚……如今,我还一直在读它,读小豆豆的母亲,还读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最近,我又轻轻地翻开书的扉页,重读《窗边的小豆豆》。此时,我读出了一份尊重。这份尊重,有来自小豆豆母亲给予小豆豆的爱、包容,有来自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对学生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尊重……还有我油然而生的对小豆豆母亲和校长的尊重……
小豆豆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上巴学园之前,小豆豆是老师眼中的“特殊孩子”。她上课不会听讲;经常不停地开关抽屉;随时跟屋檐上的小燕子说话,没有规矩的约束;经常要去窗边看自己的偶像“宣传艺人”,还引来其他同学一起看……其实,透过小豆豆的行为,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喜欢用亲身的体验来认识这个世界……小豆豆有太多的“与众不同”最终被学校劝退。
小豆豆被退学后,母亲明白,当务之急,是给小豆豆找一所能够理解孩子的学校。巴学园无疑是妈妈给小豆豆找到的最适合她的学校,也是奠定她走向优秀的学校。
其间,小豆豆的母亲没有告诉小豆豆这次退学的事情。因为母亲知道,即便和小豆豆说了,她恐怕也不会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而且,如果小豆豆因为退学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就不好了。直到小豆豆二十岁之后,母亲才告诉她曾经被退学这件事。如果当时母亲就告诉小豆豆,这对于她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可见,小豆豆的母亲是一位很了解自己孩子的母亲。这份懂得里有母亲满满的爱,以及对小豆豆个性成长的尊重。怪不得,黑柳彻子在后记中写道,能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我实在很幸运。
除此之外,母亲对小豆豆还有无限的宽容和呵护。在《不能跳》中,可爱的小豆豆看到一大座沙山,立刻兴奋起来,“腾”地蹦起老高……就这样陷到了沙山里。傍晚,天色已有些昏暗,母亲见小豆豆迟迟没有回家,赶紧一路寻来,把小豆豆从沙山里拉出来。母亲没有责备她,而是耐心地引导她。况且对于小豆豆犯的“错误”,在妈妈看来只不过是好奇心使然。母亲对小豆豆天性的尊重与呵护无声地流淌在日子的光影里。有时,似乎感觉小豆豆的母亲就在我们的面前,与可爱的小豆豆说着话。
这让我想起了《孟母三迁》故事中的孟母。这个故事,特别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其实,除此之外,故事还讲述了一个睿智的母亲。母亲的睿智体现在哪里呢?一方面,她经常在观察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在干什么,做什么,她对自己的孩子很了解。这是她做出搬家决定的大前提。另一方面,孟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孟子生活;随后,孟母果断地采取措施——搬家。
可见,睿智的母亲成就了孟子。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示,也带给我们对教育本身新的认识。
《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教授曾说: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他还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誉满世界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83岁执笔写了《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一书,怀念母亲,寻找自己灵魂成长的源头。稻盛和夫认为是母亲的教诲,奠定了他的人生哲学;是母亲的教诲使他总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没有迷失方向;是母亲的教诲使他始终保持一颗“利他之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稻盛和夫更坚信是母亲的教诲改变了他的一生。所以,虽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在他独处时,仍然会情不自禁地喊:“妈妈!”
正如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因此,母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导师。(www.xing528.com)
即刻起,向小豆豆的母亲学做母亲。
小林宗作校长的尊重,流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小林宗作先生作为一名校长、一名老师对教育规律很尊重。他没有严肃的表情,没有严格的制度,没有呆板地说教,而是将教育与生活融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育。记得叶圣陶先生在1944年就提出了“创造的儿童教育”理念,其中有段非常生动的话:“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生活即教育。叶先生提出的“空间”,应该是无边的大自然,无边的生活空间。自然有多大,教育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每当我读到“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内心就暗暗佩服小林宗作先生,怪不得小豆豆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非常安心,非常温暖。一般来说,学校对学生们的盒饭有所要求时,会这样对家长说“请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或者“请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均衡”之类,但巴学园的校长却只是这样拜托家长们:“请让他们带来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细细读来,学生们在品尝“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无声的教育彰显先生教育的智慧。
生活即教育。你看,饭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散步了。春日里,暖阳下,出了校门,老师走在中间,九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沿着小河边走着。小河的两岸生长着成排的高大樱花树,就在不久前,樱花刚刚怒放过。现在视野所及,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学生成了春日里的最美风景。接下来的,试胆量,温泉旅行……教育无处不在。教育于无声处……
我在《窗边的小豆豆》的后记中读到,校长先生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另外,他也喜爱真实的自然界。这让我想起了卢梭说过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小林宗作先生让学生融于自然,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体验、习得知识,彰显教育的生命活力。他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使巴学园成为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
朴实的教育理念和真实实践诠释着先生教育的情怀。
小林宗作先生的尊重还时刻体现在他对每一个学生天性的尊重上。最不能让我忘记的是小豆豆第一次见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时,校长先生把椅子拉到小豆豆跟前,面对小豆豆坐了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听。”我和小豆豆一样,以为校长先生会问些什么问题,让自己回答。可小林宗作先生并没有这么做……小豆豆说话的顺序、说话的方式都有点乱七八糟的,但小林宗作先生静静地听着,整整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无论是之前,还是这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了。小豆豆被退学,在巴学园中,遇到了小林宗作先生,是小豆豆一生的幸运。天真烂漫的小豆豆开启了人生的学习之旅。尤其是朴素而真实的先生不停地对小豆豆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如一道明亮的光,照亮了小豆豆,指引着小豆豆成长的方向,影响着小豆豆的一生。
小林宗作先生不仅对小豆豆如此,对其他学生也是如此。“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巴学园的孩子一直盼望午饭时间的到来,因为最近又增添了有趣的新节目。以后,孩子们能够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绝对有必要的。所以,先生决定现在就开始训练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一次,轮到一个小男孩讲话,可他无论如何也“不想说”,因为他“没有什么可说”。校长先生知道那个孩子没有可说的绝对不是故意找别扭,或者存心找麻烦,而是的确没什么可说的。校长先生一步一步引导他,“你看,你说了‘哎——’这不是有话说了吗?”“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我就到学校来了。”循循善诱,指导那个孩子有话可说。礼堂里响起一片掌声。这次鼓掌的情形,即便那个男孩长大成人,也一定不会忘记。
还有后来从大阪转学来的高桥君。也许正如长大后的小豆豆说的那样,巴学园的运动会,就是为了使高桥君能够得到第一名,校长先生才故意这样设计的吧!我们想想,校长小林宗作先生这么做又是为哪般呢?别具一格的运动会的奖品,全部是蔬菜:萝卜,牛蒡,菠菜……又是校长先生的特色。
每读一个书中的片段和故事,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啊,原来小林先生是为了这个才那么做的啊!”“先生连这个都想到了啊……”
今日重读《窗边的小豆豆》,一种亲切之感涌上心头,原来是那么熟悉。尊重教育的规律,从来不分国界。
今日起,我们向小林宗作先生学做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