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找到习作训练支点,实施跟进措施—倾听语文声音

找到习作训练支点,实施跟进措施—倾听语文声音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使教材在习作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文本中找到训练的支点,跟进具体的训练措施,是比较实在和实际的。在习作训练时重拾句子的训练,以夯实学生语言表达的根基。当然,也有的孩子如同课文中的写法,把“热闹”用在了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想象的支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文思。文本中优美的片段很多,而且

找到习作训练支点,实施跟进措施—倾听语文声音

教材虽只提供例子,但如何利用好这些例子至关重要。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而且每个文本都是经过专家、编者认真筛选而编成的。因此,教师撇开文本进行习作训练不太现实。为了使教材在习作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文本中找到训练的支点,跟进具体的训练措施,是比较实在和实际的。

措施一,造句训练,规范表达

一段话、一篇文章都是由一句话一句话连缀起来的。句子表达是否规范,用词是否准确,影响着习作的质量。很多学生的习作语言不通顺,用词不恰当、不准确,很大原因是句子学习没有过关,所以影响片段乃至整篇习作的质量。在习作训练时重拾句子的训练,以夯实学生语言表达的根基。

课文中比较优美的语句,包含的意义比较丰富,我们可以选几个词语让学生说说写写,把习作训练渗透在教学的日常中。

第一步,一个词

起步阶段,先选择一个词,引导学生用上所选的词把句子写通顺、写规范。这样慢慢地训练,夯实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三段最后一句话中,有“热闹”一词。这个词,既表现了民族小学的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热闹场面,也写出了“热闹”这个词的本身意义。于是,我引导学生用“热闹”造句。有的学生,把“热闹”用在了句子的中间:上课铃响了,原本热闹的操场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有的把“热闹”用在了开头:夜晚的广场真热闹!人们有的在跳健身舞,有的在唱越剧……当然,也有的孩子如同课文中的写法,把“热闹”用在了最后。

看来,我们的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并不差,关键在于引导和有序训练。

第二步,两个词

在学生写好一句话的基础上,用上两个词写一两句话或者更多句话,这样就写成一个片段了。片段能写好,写好整篇习作就不成问题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文本语言相当优美。挖掘词语进行训练的念头在我内心油然而生。于是,课上到尾声,我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觉得自己能写一段话的就尝试着写一段。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选了“满载而归”和“歌声”,有的选了“甜蜜”和“火热”……当然,我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引导,及时点评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用词是否准确、表达是否规范等等。学生写话的兴趣逐渐浓厚,语言表达的质量日益提升。

第三步,多个词

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词写句训练后,我就让学生用上多个词来写一写。

那天中午,天空中下着大雨,窗外,盛开的花儿在风中摇曳……负责午间管理的老师临时有事和我调换。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阳光灿烂”等几个词。请学生用上这几个词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这几个词所呈现的画面。啊!不到十分钟时间,就陆续有小手举了起来。我拿起来一读,啊,写得真好!

句子是组成文章的单位。经过扎实地、有针对性地造句训练,学生基本能把句子写通顺了,语言表达也日渐完整、规范了。

措施二,看图写话,拓展题材

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通过想象置身于其中是很好的体验方法。语文教材中配了许多优美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插图,又与文本相映,是很好的习作训练材料。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插图为例)

第一步,观察

图画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看图作文的第一步。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方法,其实也是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

首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层次很清楚:远处操场上同学们在踢足球,部分同学在跑步;中间,同学们在跳绳和踢毽子;再近处,种植组的小朋友走来了,路边的椅子上,有的同学在看书,有的在谈天。对于这样清晰的、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一到两项活动,再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最后,观察与人物有关的其他人和事物。

第二步,想象

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是美丽瞬间的定格。插图内容相对比较凝练。以图画为中心点,展开想象也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首先,想象语言。同学们在活动时,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接着,想象动作。同学们是怎么做的。然后,想象心理活动。同学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想象其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自己是怎么想的,仿佛听到了什么。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想象的支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文思。

第三步,表达

在观察、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说,是提升习作质量的关键一步。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评价学生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并及时引导示范,把规范、优美的语言传递给学生。

一个同学选了插图中间部分“孩子跳长绳”的一幕。她说:两个同学甩着长绳,一个同学在跳,一个同学跳着跑出去了,另外两个同学正在准备。

显然,这样的表达很口语化,而且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引导学生先说清楚甩绳子的同学:甩绳子的同学用手紧紧抓住绳子,一起用力朝同一个方向甩,把绳子甩得高高的。接着引导学生说清楚跳的同学:随着小明飞快地跑出去,小红随着绳子的节奏紧跟着跑进来跳了起来,跳得那么高,那么有节奏。最后说准备跳的孩子:正在等候的小华和小兰眼睛注视着跳跃的长绳,等待小红跑出场地,随时准备冲进去……

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把话一句一句说清楚,说完整,说规范。像这样的插图,教材中还有很多,如语文园地三中的《秋天的快乐》,语文园地一中的《小儿垂钓》的插图,书的封面插图……都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其实是在向学生渗透观察生活的方法。生活是学生习作素材的大宝库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拓展了学生的习作题材,解决了学生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措施三,仿写训练,习得语言

仿写是学生习得规范语言的最好方法。模仿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一种本能。学习语言从模仿开始,这是规律。

第一步,仿写句子

文本中的许多语言优美之处,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写。(www.xing528.com)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这段话,语言优美、生动,又贴近学生的生活,鸡、狗、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以“八月,天多热”为开头,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动物,模仿着写一写。

第二步,仿写片段

一篇文章的成功也源于结构布局的合理严密。文本中优美的片段很多,而且往往结构严密,很适合学生模仿。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这一段话,采用了总分结构,总起句开头,分写部分又采用排比、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又恰逢美丽的秋天,引导学生仿写,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利用、拓展了文本。

适合学生模仿的片段很多,如《花钟》的第一段,《听听,秋的声音》等等。

第三步,仿写整篇

有些文本结构简单、语言通俗,很有特色,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点。这样的文本不妨也让学生仿写,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如《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脚》等课文结构简洁清晰,主人公个性鲜明,都采用童话体来叙述,适合学生阅读,也适合学生习作模仿。课后,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学生模仿写。有的写“铅笔和橡皮”,有的写“冰和水”,有的写“蒲扇和电扇”……读着学生的习作,我欣喜不已。

仿写是学生习得规范语言的关键一步。孩子咿呀学语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的习作语言表达也从模仿开始。经过一个学期的仿写跟进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布局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措施四,说写同行,提升质量

学生习得语言,表达语言,往往从说开始,会说了也就会用了,也就懂得了语言的内涵。口头语言发展先于书面语言发展,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升学生习作的关键。

细读教材,大多数习作前面安排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习作教材的内容基本一致,且口语交际在先,习作在后。在说好的基础上去写,降低了难度,开启了习作思路。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翻翻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再回忆一下,前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是不是很丰富,很有趣?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可以说一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还可以评一评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再说一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从口语交际到习作训练,先说后写,一脉相承,降低了难度,为学生习作作了扎实的铺垫。

第一步,提炼主题

从以上口语交际到习作训练的过程看,口语交际的内容和习作训练的内容前后相承,都是“我们的课余生活”。但“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这样的主题有些宽泛,不是很集中、很明确,学生不容易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我和学生聊,平时在家里最喜欢干什么?最喜欢哪些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喜欢爬山,有的说喜欢到海边玩,有的说喜欢包饺子、剪纸……这就是课余生活。我随机及时引导,请学生马上去写。

第二步,指导交际

每一次口语交际的质量,都影响着习作的质量。交际时学生的表达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1)开头。指导学生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2)中间。指导学生把活动的准备、经过说清楚,并把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听到的穿插其中进行介绍。(3)结尾。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地指导交际,夯实学生口语表达的基础,提升口语表达的能力,交际后的独立习作就会得心应手。

第三步,三环评价

习作评价是提升习作质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教师也许只是“忙”字当头,而对学生的作文只打个分数,粗略地写几句评语,忽视习作的修改和评价过程。

及时评价的作用与效果远远超过隔段时间再去评价的效果。学生习作后,马上进行三个环节的评价。

第一个环节,即时评价

学生习作时,我在学生周围巡视,发现好的文章开头马上表扬,并具体指出其好在哪里。让学生感知到好的开头可以这样写!随后,根据学生的习作进展,及时评价学生的习作语言,以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

第二个环节,分层评价

学生习作后,我快速浏览学生的全部习作,选择典型的优、良、欠缺三个层次的习作,投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一一点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结合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这样的习作点评收效大。

第三个环节,一一评价

对学生的习作,一一面批,一一评价指导、修改。教师虽然有点费时,但对于初学习作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学生习作水平提高很快。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从说到写,是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从口语交际到习作指导,从习作指导到及时评价,一环一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少了一个环节,学生的习作质量就会受影响。

基于文本,立于文本,寻找习作训练的支点进行扎实训练,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教材开发者”,要心中有生、胸中有本,想方设法扎实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做好学生习作启蒙的引渡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