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倾听语文的声音:学生习作需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倾听语文的声音:学生习作需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管怎样,一定要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细读细思,学生的习作没有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把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想到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写具体、写生动”的要求。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把话写清楚、写通顺”这个保底要求相差甚远。这些缺乏个性的习作表达,远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宗旨。

倾听语文的声音:学生习作需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一)言之无物

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习作,总觉得学生的习作言之无物,或无病呻吟,或矫情夸饰,大话、空话、假话肆意横行。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学会生存”单元习作。一位学生写道:我们是小学生,既然生在这个世界,就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去新华书店看书,遇到一个陌生人……这时……我既体会到了世界的动荡不安,又让我明白了人情淡薄的可悲。总而言之,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除了冷静,更要学会如何有效地防范、脱身。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办法,那就逃跑。不管怎样,一定要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读着这样的文章,觉得学生俨然是个社会学专家,小小年纪大道理一片,但言之无物,无画面感,更不用说富有学生的天真、烂漫与童趣了。细读细思,学生的习作没有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把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想到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写具体、写生动”的要求。

(二)文句不通

学生习作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语言干巴,词不达意,文不顺,句不通。一篇三四百字的文章读起来,不知其所云。

一位学生写《难忘的一节课》,原文如下: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题是元霄节(元宵节的课)。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每人一个红袋子(。)我们那个红袋了(子)是在麻用的(干什么用的呢?)可是(,)后来我知道(是)用来包园霄(元宵)的。后来(,)老师拿了一盏龙灯(,)那上面有些(写着一些)谜语(谜面)。后来(,)我知道了答案(谜底),分别是青蛙玉米西瓜。后来(,)我们舞了一次龙,真好玩。但(我们还是)最喜欢包园宵(元宵)!这真是节难忘的课!(www.xing528.com)

读着这篇一百来字的文章,语句不通,错字不少,表达不清。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把话写清楚、写通顺”这个保底要求相差甚远。

(三)个性缺失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一定遇到过许多学生的习作开头差不多一模一样、缺乏个性的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难忘童年”单元习作,很多同学都用这样的句式开头: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我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醉人的花香,朵朵洁白的花瓣仿佛是一件件回忆。童年的趣事,是令我最难以忘怀的。

我在一个班中作了具体的统计,类似这样的句式开头,占到了40%左右。这样的语言表达,读起来很流利,感觉很优美,但细细一想,这么多学生用相似的开头,难道这都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真正体验和感悟吗?这些缺乏个性的习作表达,远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宗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