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象观察
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探寻语文教学之道,是语文课程性质使然。但静观语文课堂教学,聚焦语文教学的本质指导学生语言运用,发现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
现象一,认识不足。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把握来看,老师们混淆了对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理解,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其实,教学内容是基于教材内容并对其进行的筛选、整合、提炼和拓展,是对蕴藏在文本之中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内容更为集中。对“教什么”认识不足,使得语文教学的方向偏离了。
现象二,解读不力。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看,教师对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缺乏敏感,解读的落脚点更多地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而没有对文本语言表达中的字词句段篇的构成形式、表达特点深入细致地去理解和体悟。由于教师文本解读能力不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出现教师主导的逐字逐句分析的现象,丢失了语文教学的核心——语言训练和运用的实践。
现象三,目标不明。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看,老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似乎千篇一律,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又很笼统,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套话,既不明确,又缺乏文本个性,具体的针对语言训练的目标要求几乎没有。教学目标不明确的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训练和实践一定是缺失的。
现象四,训练不实。从教学策略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来看,课堂中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对答如流,很活跃。但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师生的对话,观察师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未进入浸入式学习。蜻蜓点水似的语言训练活动华而不实,语文学科语言运用的实践性、训练的实效性无法落地。(www.xing528.com)
可想而知,缺乏对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认识、理解、把握和实践,语文教学之道的追寻成为天方夜谭。
(二)内涵理解
事物的发展皆有规律、法则,即事物的运行之道。语文教学也有规律,也有一定的法则,即语文教学之道。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之道?即语言运用之道。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活动或言语过程,载体是语言活动后的作品,它的手段、策略、方法和目标离不开语言本身。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指具体的个体运用语言的行为和过程。它不同于语言。语言是交际行为和过程的凭借与载体。言语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个交流对话的过程,带有明显差异的个性化行为。叶圣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里的“口头”和“书面”,我的理解是人的两种言语行为,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过程。这个行为过程就是“语言表达”。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探寻语文教学之道,即语言运用之道,是语文教学核心中的内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