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思想方法虽然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教师、学生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导致类比、迁移与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尽如人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立足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欠灵活与评价体系存在不科学之处是目前类比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提高,但一方面功利主义思想泛滥,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很多青少年在此思想的蛊惑下纷纷辍学打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两个极端化的趋势,一个极端是知识经济论,另一个极端是读书无用论,或知识无用论。在此思想的主导下,很多学生根本看不起知识,认为学习是家长强迫自己接受的一种行为,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特别低。这主要表现在上课期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而下课之后则是精力充沛、活跃异常,满操场嬉戏与打闹;教师上课布置的作业不是只有题目,没有解答过程,就是很多学生答案神似,且与标准答案一模一样,对作业完全是敷衍塞责;考试期间不是交头接耳、互通有无,就是呼呼大睡。总之,完全不把学习当回事,甚至迟到、早退与翘课成为一小撮学生的家常便饭。这样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自然无法集中精力与心思来学习枯燥的知识,成绩不可避免地不理想,进一步导致学习劲头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教育教学涌现出一只新的拦路虎——手机。很多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并绞尽脑汁与学生斗智斗勇,但依然有部分学生不管学校禁令与家长的“苦口婆心”,想尽各种办法与措施携带手机进校。为什么学校与学生在手机问题上针锋相对、斗智斗勇,根源在于手机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活动。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抵御不住手机的诱惑,经常熬夜看小说、聊天或玩游戏。夜晚休息时间不足,必然导致白天精力不足,进而影响学生成绩,降低学习的信心与主动性;考试期间,利用手机作弊,严重干扰考试的公平性,甚至引起其他学生效仿,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作弊一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努力学习很苦,所以学生不再把精力与时间花在学习上。
总之,在读书无用论与智能手机等因素的作用下,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不再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必然一落千丈或毫无起色,如此学习的信心遭到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大打折扣,或无从谈起。
(二)教师教学方法欠灵活
新课改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由原先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先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由原先的“灌输式”与“一言堂”转变为现在的“探究式”“合作式”;由以前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灵活应用、学以致用”。
大部分教师虚心接受新课改理念,采纳新课改方式教学,但依然有部分自恃老资格或一时难以转变的教师依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堂课45分钟自始至终都是其“独角戏”。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学生却无精打采,甚至部分学生假寐或睡觉。课后,咨询相关学生,他们表示,并非自己不想学,而是该教师的教学方式实在难以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检查他们的作业与试卷,要么不做或白卷,要么错误百出,学习效果实在不尽如人意。(www.xing528.com)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灵活多样,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有利于知识点的讲透。其中类比法就是学习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部分教师摒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类比法、迁移法等,一味推崇应试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自然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在新一轮高考改革未全国实施之前,很多地方的素质教育名存实亡,表面上采取合作探究与小组建设等模式来进行日常教学,但背地里依然是“满堂灌”与“题海战术”,只是教室墙壁上多了几块黑板与学生课桌的摆放方式发生变化,其应试教育的本质依旧。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的中学评价体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课程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我国课程评价一直深受应试教育与传统智能理论的影响,特别是高考与中考以分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使得评价系统出现大量问题,导致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辩证能力等应用能力偏低,而陷入机械死记硬背的泥沼。其具体表现为,重视定量分析而忽视定质评价,即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轻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很少关心学生考试反馈出来的问题,如数学应用意识薄弱、无法有效类比迁移等;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过于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评价手段,突出表现为书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评价学生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等。
这样的评价体系,使家长与社会也以一所学校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自然导致教学过程一切以获取分数为最高宗旨,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创新能力等被忽视,进而无法有效解决类比、迁移等重在考查学生应用意识的题目。
目前,中国教育改革逐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模式与高考新动态于2017年在全国实施,这对目前的初中教育评价系统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与创新能力,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生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类比思想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是学生适应时代需要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面的教育并不到位,不仅是学生缺乏数学思想意识,就是教师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思想,故类比思想、迁移思想等数学思想缺乏强有力的团队。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欲让学生接受、理解与把握类比等数学思想,应从学生、教师与评价体系这三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在思想上重视,有意识地运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应用于实践;其次,教师要正确把握类比思想方法教学的时机,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类比教学;最后,目前的评价体系也应有所改变,应从甄别性的评价发展为发展性的评价。只有具备上述条件,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服务。这需要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将数学思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其来源与用途,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思想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因而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与用得上的科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推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