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你同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与你同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音乐律动,让听者“闻歌起舞”。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从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和理解。包括走、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天真幼稚、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可采用移动性和非移动性相结合的律动方式进行学习。而多数的高段学生走向青春期后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运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吹口哨、弹舌等非移动性的律动方式体验音乐更适合他们。

与你同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音乐律动,让听者“闻歌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显现。”特别是节奏,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而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从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和理解。所以,动作不需要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包括走、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教师所设计的动作一定要从音乐要素中引发想象,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恰当的或与音乐进行相悖的动作会带给学生错误的音乐感受与理解。而一个好的律动,光看它本身就能了解音乐的风格甚至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举两个例子:由于《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乐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对比也不强烈,所以只有通过手指上较为精细的动作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的细小变化。《打字机》一课,也是以体态律动为主要的音乐教学形式,通过学生模仿打字机或扮演打字员等音乐活动,听辨出乐曲中三种特殊的音效以及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律动的核心是听,不仅要有理解地听,还要能表现出来地听。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不是舞蹈课,千万不要过分地要求动作技巧。只要学生的动作与音乐产生了关联,并合上音乐节奏即可。(www.xing528.com)

律动,可分为移动性的律动和非移动性的律动。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天真幼稚、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可采用移动性和非移动性相结合的律动方式进行学习。而多数的高段学生走向青春期后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运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吹口哨、弹舌等非移动性的律动方式体验音乐更适合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