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般是指演唱旋律的主题。主题是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为表达自己主要感受而设计的,是作曲家创作的动机原型,是形成音乐作品的基础。在音乐作品中,主题往往多次反复出现。一部作品通常包含一段或一段以上的主要旋律,它们在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比如《彼得与狼》就分别用弦乐四重奏、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定音鼓、大鼓、圆号等乐器奏出具有特征短小的旋律主题,分别代表了彼得、小鸟、猫、鸭子、爷爷、猎人、狼的形象。再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十册《北京喜讯传边寨》也比较复杂,有六个主题。但是,只要你牢记这些重要的主题旋律,就把握了进一步了解作品全貌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主要线索。
演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能够从全曲中准确地听辨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主题的变化和重复。如果学生从乐曲中发现了他们所熟悉的旋律,便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然后配合熟悉的音乐哼唱一下,那么效果将会很好。举个例子:《我们不怕大野狼》这首儿童歌曲大家一定都听过。其实这个旋律正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一册第四课欣赏曲《三只小猪》的音乐主题。学生一听便一触即发,因为那是他们熟悉的音乐。再举一个例子:《念故乡》的优美而富有乡愁的曲调取材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德沃夏克引用在他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该交响曲因而受到大家的特别喜爱。孩子们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认识了伟大的名曲。
对于学生不熟悉的音乐当然就更应该多唱唱了。高年级的孩子可直接唱出主题旋律的唱名,低年级的孩子用单音模唱即可。比如《维也纳的音乐钟》就是用钟的“Dang Dang”声来模唱主题的。当然也可以为主题配上歌词让学生演唱。(www.xing528.com)
多次反复熟唱主题、记忆主题是深入音乐作品的重要前提。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乐曲中听辨出各种音乐主题,还能注意到主题在音乐中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音乐思维。
但是,不是欣赏每首乐曲都得唱,有些乐曲是不适合唱的,比如速度极快的、音域极高的。当不适合唱的时候,也是有方法解决熟悉主题这个问题的。举个例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一册第八课《会跳舞的洋娃娃》就不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唱,于是我就用小提琴稍微放慢了速度自己演奏,学生在学习小提琴演奏姿势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对两个主题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