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泉州市,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花灯起源于唐代,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花好月圆·泉州刻纸灯钢架结构,丝架造型,彩色绸布分色裱糊,手工国画及特色刻纸图案饰面,整体内透光。泉州花灯“花好月圆”。
福建省泉州市,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历史悠久,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花灯起源于唐代,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囊装技术闻名于世。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一盏彩灯才算制作完成。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后来,艺人又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丝灯。此后,又有艺人创作出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作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的,光从针孔中透出,显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
花好月圆·泉州刻纸灯
钢架结构,丝架造型,彩色绸布分色裱糊,手工国画及特色刻纸图案饰面,整体内透光。融入现代及古典元素,增添节日氛围,寓意美好圆满。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饶宝,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通身不用骨架,全以刻好的图案拼接而成。(www.xing528.com)
泉州花灯“花好月圆”。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
年年有余
钢架结构,丝架造型,彩色绸布分色裱糊,手工国画及特色刻纸图案饰面,铜钱中间圆筒360度旋转,整体内透光。寄托美好愿望,希望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富贵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