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坝花灯熙和湾文化-纪念造圳祖先

下坝花灯熙和湾文化-纪念造圳祖先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坝村的“迎灯”民俗历史悠久,规模盛大,2011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个元宵盛会,起因是为纪念下坝村周氏祖先周瑄公“卖灯造圳”的功业,一年又一年,它把“家”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后人的心中。“下坝迎灯”活动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人文、社会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客家人饮水思源、崇拜祖先、弘扬祖德、建设家乡、重礼重教、团结向上的文化传统。

下坝花灯熙和湾文化-纪念造圳祖先

下坝,是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的一个村落,位于五华县城的旁边。

五华县,旧名长乐县。前几年出土的秦汉南越王赵佗行宫长乐台旧址,陈述着五华县的久远历史。南越王赵佗接受汉武帝所赐的印绶和诏书时,特意筑台于五华山下,名为长乐台。后因人口繁衍,设为长乐镇。北宋熙宁四年(1071)撤镇设县。民国初改名五华县。五华县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下坝村的“迎灯”民俗历史悠久,规模盛大,2011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下坝迎灯这个颇具传统特色的元宵盛会,已经传承了57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吸引2万多人前来参加。这个元宵盛会,起因是为纪念下坝村周氏祖先周瑄公“卖灯造圳”的功业,一年又一年,它把“家”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后人的心中。周瑄公的后裔即使春节因特殊情况没有回家,但到元宵佳节无论如何一定要回来参加“下坝迎灯”庆典活动,充分体现了后辈们对本土客家文化的认同感和客家人的寻“根”意识。

周瑄(1440—1507),字仲英,官例受封从七品征仕郎。当时下坝村一带水源不足,常常缺水干旱,作物十种九不收,致使村民生活非常艰苦,村民不断外迁,人口日愈减少。为改变这一境况,周暄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召集乡村父老商议,筹集稻谷1000石(每石120斤),捐白银千两,挑选20多名年轻力壮的男丁,从油田万华洋漫畲到下坝一路,筑陂堤30多华里,圳宽2~4m不等,凿山造圳至下坝渡塘龙颈。开始,圳道碰到的都是硬石山地,困难很大,但周瑄开圳决心坚定,勉励大家凿山不止,并传授村民用绿竹制作彩灯、花灯出售筹集资金,并鼓励其妻邹氏,寒暑不变,送饭送茶,坚持不懈。历时3年,于弘治元年(1488)元宵节天水圳竣工,引万华河水灌溉油田、太和、下坝等地水田3000多亩。这条水圳是当时长乐县最早且最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是下坝及周边村民粮食丰收的灌溉圳。周瑄开圳,造福乡人,功德无量,受到乡人们的敬仰。为庆祝“周瑄圳”竣工,下坝村民组织迎灯闹元宵活动,一是庆祝“周瑄圳”竣工,牢记周瑄公功德;二是因为卖“灯”造“圳”,要把“灯”迎回来(客家话“灯”谐音“丁”),祈求下坝人丁兴旺。(www.xing528.com)

下坝迎灯闹元宵,规模宏大,随着历史的流转,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正月十四日下午,下坝迎灯就开始了。这天吃完午饭,有公德心的年轻人便集中到祠堂,打扫祠堂,置办工具,购买元宵节当晚的花酒和食品,请新灯回到祠堂。下午四点左右,年轻人负责准备鼓花。结婚女性自带油灯来到祠堂,拜了先祖之后,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便会向先祖致词祈福,烧香敬拜,行“三献礼”祭祖。最后,每家人自带油灯点亮之后,便可带回各自家中,油灯必须一直燃烧到十六日,这叫点灯。

到了第二天,即十五日下午两三点,各家各屋各房子孙先行“三献礼”祭祖,下午六点钟到祖宗神位和诸神前参拜,接着在老祖屋前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放孔明灯先行热闹。然后,每年元宵节下午,当地群众便聚集在周瑄公祖屋,由族中长者主持行“三献礼”,过程包括洗礼、跪拜、三次献礼、宣读祭文、升灯,这一古老的祭祀过程约45分钟。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村民载歌载舞进行文艺表演。晚上八点整,迎灯开始,男女老少按各房长幼次序,编成30多支巡游队伍出发,锣鼓开道,爆竹齐鸣,以金鼓、高灯、横额、八音彩旗、花车、牌楼、锣鼓、扮景、乐队、龙狮、花灯的顺序,有的手擎自编自织的各种花灯,有的模仿各种人物扮相,有的舞龙舞狮,沿下坝堤经观礼台,转入大新街、米行街、老街等街道和村道,最后回到周瑄公祖屋祭拜,点亮花灯。一路长龙欢腾跳跃,龙狮尽情表演,花灯精致华美,前来观看的群众挤满街道,空气中洋溢着喜庆气氛。最后再经观礼台返回各村寨,沿途各家各户烟花爆竹齐鸣迎接花灯,拿油灯接花灯火种,此谓“接灯(丁)”。整个迎灯过程来回行程十多公里,历时三个多小时。在庆典活动中,村民用竹子编织的鲤鱼灯、龙虾灯、鹅灯、仙鹤灯、十二生肖灯等各种精致花灯,有的会摇头摆尾,有的展翅欲飞,有的张嘴觅食,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周边村民和旅游者争相购买的艺术品

下坝迎花灯闻名遐迩,每年都吸引周边乡镇及各地群众前来观看,还引来世界各国的部分侨胞前来寻根祭祖。随着人口的迁移,民俗活动的传承已流传至重庆,四川宜宾、成都,广西梧州贺州、桂林,广东惠州等地。

“下坝迎灯”活动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人文社会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客家人饮水思源、崇拜祖先、弘扬祖德、建设家乡、重礼重教、团结向上的文化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