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熙和湾:千变万化的花灯世界

文化熙和湾:千变万化的花灯世界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元宵花灯种类越来越繁多,形态千变万化,制作技艺各具特色。本花灯由自贡海天灯彩制作,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集合灯,如灯山、灯轮、灯树、灯楼、鳌山。以元宵灯节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灯山、灯柱、鳌山等词汇,屡见不鲜。花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相结合,充实了自身的内涵。

文化熙和湾:千变万化的花灯世界

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在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中,描绘了山东一个小城市的元宵灯景:“那灯市中人烟凑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下围列些诸般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屏灯、玉楼灯见一片珠玑;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皎皎洁洁,雪花灯拂拂纷纷。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判官灯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金蟾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大口髯鲇鱼灯平吞绿藻。银蛾斗彩,雪柳争辉。鱼龙沙戏,七真五老献丹书;吊挂流苏,九夷八蛮来进宝。村里社鼓,队队喧阗;百戏货郎,桩桩斗巧。转灯儿一来一往,吊灯儿或仰或垂。琉璃瓶映美女奇花,云母障并瀛洲阆苑……那潘金莲……一会又道:‘二姐姐,你来看,这对门架子上,挑着一盏大鱼灯,下面还有许多小鱼鳖蟹儿,跟着它倒好耍子。’一会又叫:‘三姐姐,你看这首里这个婆儿灯,那个老儿灯!’……”

潮州亲亲鱼花灯。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

这描述的都是象形灯灯,而且有不少是活动的、组合成故事情节的灯组。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千奇百类,应有尽有,可见当时的花灯制作工艺,达到了何等高超、何等得心应手的水平!

随着时代发展,元宵花灯种类越来越繁多,形态千变万化,制作技艺各具特色。按造型分,一是象形灯,举凡人物、神仙、动物植物建筑、器物等,全都可以成为花灯的象形,上述《金瓶梅》中所列举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二是几何形灯,如圆纱灯、四方灯、五角灯等,造型多以四、五、六为体面定数和基数,以象征四时、五方、六合之数。

广州莲藕花灯。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

若按工艺材料分,有布帛灯、纱灯、油纸灯、木框灯、麦秆灯、稻草灯、陶瓷灯、琉璃灯、蛋壳灯、料丝灯、玉栅灯、珠子灯、羊角灯、牛角灯、竹框灯等,举不胜举。当然,任何一种花灯,其基本框架都离开竹片、木条、铁线之类,同时还要用上其他辅助材料。这里的基本分类指的只是主要材料。

关公灯彩:关公是三国时期名将,武艺高强,且一生忠诚于刘备,因此被后人称为关圣帝君、关帝。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当做保护神、武神、行业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关公灯彩以关公人物形象设计,运用现代手法,以钢架为结构,丝架造型,分色绸缎裱糊,最后再通过艺术处理,遂使关公很形象地以灯彩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本花灯由自贡海天灯彩制作,熙和湾花灯博物馆展品。

唐代灯树。

若按组合方式分,有独体灯、子母灯和集合灯。集合灯,如灯山、灯轮、灯树、灯楼、鳌山。以元宵灯节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灯山、灯柱、鳌山等词汇,屡见不鲜。据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记载,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节,“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所谓鳌山,又称小鳌山、彩山、灯山,就是用花灯堆砌成鳌(大乌龟)的形状,或者用彩色丝绸叠结成巨鳌的形状,在其周身悬挂各种花灯,都是为了表示吉祥长寿、独占鳌头等寓意。《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从宋江等人眼中,看到清风寨的鳌山:“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好一个元宵花灯的大型组合!这还仅仅是一个山野圩镇的元宵灯彩组合。第六十五回,讲到大名府的元宵灯节:“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大龙两条,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围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这是一个城市主要区域的花灯组合。

古代的艺术家和城市领导,十分讲究一个城区的花灯组合,讲究每个灯会场所的位置经营与相互搭配。例如上述讲到大名府的宏观布局,就体现了这一妙处。再如《水浒传》第三十二回,清风寨的元宵花灯布局:“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可以看出,清风寨的这一布局,融进了中国绘画和古代建筑的美学理论,充分利用了不同空间背景的各自特点,使得花灯与背景空间环境相互融合,融为一体,产生畅通、阻隔、起伏、变化之感,使人领略到空间、时间、秩序、节奏、色相和谐之美,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清风寨尚且如此高妙,至于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其布局安排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初唐诗人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诗词全方位描绘了京城长安的花灯组合:远处的花灯将大地点缀得多姿多彩,甚至绵延不绝地与浩瀚天穹连成一片,灯光犹如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无比瑰丽,层次感极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www.xing528.com)

花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相结合,充实了自身的内涵。花灯工艺师们汇集了多种民间艺术,编扎、裱糊等基本技艺一应俱全,而且将雕刻、绘画、书法、诗词、剪纸等艺术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象征、寓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花灯审美情趣与文化层次。例如,猜灯谜就是花灯文化中十分突出且广受欢迎的一项文娱活动,他们将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们一边赏灯,一边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等,最后发展成为一项可以独立于花灯之外,融文学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门类——灯谜。

古代花灯工艺的异彩纷呈、灿烂夺目,区域花灯组合与活动宏观布局的炉火纯青,充分凸显了当时花灯工艺师的聪明才智。据史书记载,在宋代,已经形成了一些花灯生产中心,而且出现了专门的灯市。至明清时期,全国涌现了不少的花灯专业产地,苏州、福州、新安、开封杭州自宋代起便开始闻名,此时还有北京、佛山、石城、海宁、平遥、自贡、潮州、泉州、漳州、泰州、扬州、南京、青州、成都等地以制灯闻名。技艺高超的著名工匠也相继出现。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写道:“拿得莱州解灯上东京去的一行人……解到堂前:两个公人,八九个灯匠,五辆车子。为头的一个告道:‘小人是莱州承差公人,这几个都是灯匠。年例东京着落本州,要灯三架。今年又添两架,乃是玉栅玲珑九华灯。’宋江随即赏与酒食,叫取出灯来看。那做灯匠人,将那玉栅灯挂起,搭上四边结带,上下通计九九八十一盏,从忠义堂上挂起,直垂到地。”这一段故事告诉我们:至少在小说作者施耐庵生活年代(元末明初),全国各地已经有了不少像莱州这样的特色花灯专业制作中心,而且,其制作工艺非同凡响,那“玉栅玲珑九华灯”,“上下通计九九八十一盏,从忠义堂上挂起,直垂到地”!

根据有关史志书籍记载,汉朝的丁缓、唐代的毛顺等都是当时灯艺工匠的佼佼者。到了明清两代,各地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灯彩工匠,例如:明代的赵瞻云(苏州)、米万钟(北京)、赵士元(南京)、潘凤(江苏丹阳)、包壮行(扬州)、赵虎(福建)、王新建(绍兴)、顾后山(江苏太仓),清代的严远庄父子(浙江硖石)、黄景昭(浙江海盐)、徐廷锟(北京)、翠环(北京)、石紫寿(江苏如皋)、廖芳高(北京)等,犹如天上群星,灿烂辉煌。

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得对我们的前辈佩服不已,敬意无限!

广东陆河县的鲤鱼花灯。

两千年花灯,说不尽多少智慧与创造,道不完多少繁华与欢乐!

经过两千年的不断传承、沉淀与升华,成就了中国花灯文化的推陈出新、青春焕发、辉煌灿烂,成就了花灯艺术在天南地北光芒四射、争奇斗艳、魅力无穷!

花灯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才智巧思。它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空间艺术,更是广阔社会生活层面上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在民间生活中,花灯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欢愉了百姓的精神,是节日的装点和审美的对象;花灯承载着吉祥和祝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寄托和人生关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强大载体,花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焕发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