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区有回族近9000人,分好几个聚居点,每个聚居点都有清真寺。这些清真寺或坐落在青山之下的桂花林中,或在闹市中寻得一处宁静所在,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堂堂皇皇的美感。清真寺内所进行的宗教活动,是与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回民远道迁来桂林定居,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回族简史简忐会编》一书中提到:“伯笃鲁丁的孙子伯龄,在明初游到广西,在桂林落藉,改伯为白,逐渐成为一个大姓,分布在桂林的城里及好几个乡村里。”伯龄把伯改为白,或许是为了更桂林化吧。白姓回民在桂林确有不少。其它姓氏的回民,各自也有迁徙的历史。
桂林的清真寺,最有名的是崇善路清真寺。它坐西朝东,有1218千方米,是回族集资始建于蕹正末年。竣工于乾隆初年的一座建筑,后虽经几次重修,规模无多大变化。该寺兼有中国传统式样和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墙壁为青砖结构,门首墙壁的等腰斜坡山形,显示出清真寺的特征。在门首墙壁上的竖式长方形白色壁龛内,有“清真寺”三个苍劲沉雄的大字,透出了清真寺的庄严肃穆。寺内结构1进3开间。南北两厢为历任阿訇办学讲经的地方:南厢房内有做礼拜前沐浴净身的水池;北厢有停放丧葬用的公棺的房子。正屋是大殿,殿顶建有一个直径2.5米八角形拱顶,正西墙壁镶嵌一块镂刻红底髹金的《古兰经》阿拉伯文节录的木板。大殿是穆斯林敬奉“安拉”的场所。这个礼拜用的大殿纤尘不染,安静整洁,清真寺天井的花圃四时花开,几根朱红圆柱立起,更添崇善路清真寺的宗教色彩。(www.xing528.com)
桂林清真寺中最有传奇性的要数坪街清真寺。坪街清真寺坐落在漓江东岸的骆驼山下。绿瓦雪墙,幽雅美观、辉煌庄严。有准知道,它初建时曾有过一段斗争的历史呢?明清年间,有不少回民从外地迁来桂林,聚居在东郊的穿山脚下,因初建的清真寺太小,一到聚礼的日子只好分批礼拜,大家都希望再建一座大清真寺。当地的财主恶霸说,回民占了他们的地盘,硬要回民离开这一带,不给他们建寺。回民到处找建寺的地方,处处都受到刁难,后来他们终于在骆驼山下找到了一块建清真寺的地方,一个无主的水塘。谁知回民要在骆驼山建寺的消息传到了一个恶霸的耳朵里,他想:塘虽不署我姓,但骆驼山下有我祖宗的几棺坟,若让回民建寺,祖坟风水就被破坏了,于是他就倚仗着权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谁知府台深知回民齐心的厉害,没有当即下结论,他对恶霸说:“待本官看了实地再作论处。”恶霸只好乖乖等待。
回民知道恶霸状告他们,又气又急,气的是偌大个天下,回民连建寺的地方都没有;急的是府台大人明天就要来察看,现在大伙还没有想出对策。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计划。天刚黑,骆驼山下就全是挖泥、挑担的人们,等到第二天一早水塘不翼而飞,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在朝阳下生机勃勃。当府台大人前呼后拥地来到骆驼山前,这里哪有水塘?认为恶霸欺骗了他,把恶霸骂了个狗血喷头,便坐着轿子打道回府了,留下恶霸在骆驼山下一个劲地筛糠。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回民,他们更加齐心协力了,不久,坪街清真寺就在这块菜地上建起来了。几经修葺,如今的坪街清真寺已经和七星公园的景致相得益彰,成为一个具有人文景观特点的宗教场所。桂林回民的清真寺还有院落纵深66米、横宽21米的六塘清真寺、五通清真寺及清真女寺等。若是逢上回族人民的三大节日,清真寺里热闹非常,赞美安拉之声久久回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