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奇特而富有魅力,多彩多姿,热烈的“多那”、浓情的“月也”、温馨的“坐夜”……几乎所有侗族的文娱活动都为青年们的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奏响了一首首动人的爱情曲。
“多耶”是侗族规模较大的民间文娱活动。侗语中“多”含有唱、舞之意,“耶”为集体唱,边唱边舞是多那的一个特点。侗族小孩在每年的冬季都接受歌师的传授。“多耶”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能增长孩子们的知识。长到青年,歌唱得好就意味着美满的爱情在向你呼唤。
节日是“多耶”的热潮。芦笙手和歌手都聚集在鼓楼坪、风雨桥头,芦笙曲一响,歌手们围成圆圈,伴着空歌踏歌而舞,男女青年,尽情跳起踩堂舞。奏罢芦笙,人们来到鼓楼坪“多耶”,男队先唱赞鼓楼、颂祖先、庆丰收的礼仪歌。然后,女队、男队对唱踩堂歌。女唱男答是“多耶”的规矩。姑娘们唱时,手拉手围成圈,边唱边舞。小伙子唱时,则以右手搭在前者肩上,左手随身体前后悠摆,左右上下颤动。歌要答得恰当,又要歌韵相符,此时最能显露出小伙子的歌才。小伙子若唱得好,便会受到姑娘的注意,在“多耶”的热烈气氛中升华情感。(www.xing528.com)
浓情的“月也”更象一条红线,串起寨内、外的友情,“月也”是侗族民间的社交习俗。有去外寨出访对歌,有芦签月也,它以本寨为中心,四周村寨都来人参加,未婚男女青年借此机会择偶。比赛结束后,人离情不断,有情人相互在心头理下爱的种子,春节期间的集体出访对歌、赛芦笙,是“月也”中内容最丰富生动的礼俗,为男女青年的社交搭起了座座虹桥。当客队到达主寨时,便吹起《通报曲》,主寨人闻之放起迎客礼炮,守在本寨的姑娘们用纺纱机、鸡宠、竹杆、木棒、板凳等东西摆设路障,唱起“拦路歌”,迎接前来赛歌的人们。当客人唱的“开路歌”被姑娘认为答得可以后,便拆除拦在寨门道口的一重障碍。经过数问数答,直至路障尽数拆除后,放鞭炮迎接客人进寨。客人身穿银牌古装,头插表示吉祥的白鸡毛和山鸡毛,吹起芦笙;主寨的姑娘们手牵手,欢快地围着芦笙踩堂,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月也”拦路歌迎客礼俗,新颖别致。经过这项活动,姑娘小伙在对歌中,比歌才、比智慧、比知识,共同培育友谊之花,有的一见钟情建立了联系。“月也”一般举行3天3夜。不仅有赛芦笙、赛歌,还有演侗戏、打油茶、拍键子等娱乐项目。客队的青年们更是乐此不疲,待到要离开之时,那恋恋不舍之情在对姑娘们的拦路歌中萦绕,她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下了寨门,送过了风雨桥……
青年们有了“多耶”、“月也”搭起的爱之桥,便有了“行歌坐夜”的温馨记忆。“行歌坐夜”是侗族的传统习俗,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社交方式。每当夜幕降临大地后,侗寨姑娘便聚集在某位姑娘家的木楼上,纺纱、织布、绣花、唱歌、谈笑,纺纱机的“卡卡”声传向山地,笑声、歌声引来了走寨的小伙子。他们3个一群,5个一伙,相约带着琵琶、侗笛到姑娘家去。当他们来到楼下,弹起琵琶唱起歌,楼里便鸦雀无声,姑娘们窥视窗外,看看是否是自己钟情的小伙子来了。如果愿意,她们会悄悄地打开楼门栓,然后摇动纺车,让机声告诉楼下的小伙子,“请进来”。楼下的小伙子听见了美妙的声音,如得到了“通行证”,便上得楼去。如果有老人在火塘边,小伙子要有礼貌地和老人聊天,老人会从小伙子的谈吐中觉察出小伙子的人品。老人认为可以让她们坐夜谈心,就借故离开火塘。小伙子这时才开始和姑娘说话对歌,从试探到互相了解,互相爱慕,互相交心,逐渐加深了情感。然后唱细歌,歌声如同悄悄话,甜蜜之情流入两人的心窝。于是,交换信物,以订终身。通常行歌坐夜唱到深夜,姑娘煮油茶饭宵夜,小伙子将预先备好的糖奉上,直到天明尽兴而归。这种以歌代言、以曲传情的社交方式,融娱乐与恋爱为一体。若问有多少有情人是在这种甜蜜的歌声中缔结了良缘,那就请你去侗寨走访那幢幢木楼的恩爱夫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