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战争期间的虐俘行为,除了用“地狱航船”运送战俘,完成各种军事修建任务,还有逼迫战俘进行苦行军,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日军在远东三大暴行之一的巴丹死亡行军事件。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日本陆军开始侵略菲律宾并与美国及菲律宾的联合守军交战。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与日军激战达4个月,最后因缺乏支援与接济,于1942年4月9日向日军投降,投降人数约有78 000人。这些人经历了地狱般的死亡行军。
日军计划带走美菲战俘,可他们对于战俘人数、健康状况以及后勤补给的预估都是错误的。大约8万名战俘被迫向巴丹半岛北方步行96公里,转而向东前往圣费尔南多搭乘火车,他们被装进闷罐车内前进了32公里,最终还要步行16公里才能到达奥唐奈战俘营。约有5 000名菲律宾战俘和7 000名美国战俘在到达战俘营前死亡。
因为巴丹死亡行军事件,日本陆军中将本间雅晴在马尼拉接受审判,这是亚洲最早的对日战犯公开审判。
里卡多·何塞是菲律宾大学的教授,他从事马尼拉审判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
里卡多·何塞(菲律宾大学历史系教授):
那么快就进行审判的原因是美国和菲律宾都希望在人们忘却之前,正义能够得到伸张。所以在1945年10月,也就是日本投降后一个多月,美国就在菲律宾开展军事法庭的审判,要接受审判的日本军官很快就被确定下来,就是当时在菲律宾的最高长官——山下奉文和本间雅晴。
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保留的影像资料中,我们还能找到完整的审判本间雅晴的视频资料。在马尼拉法庭上,巴丹死亡行军的幸存者詹姆斯·巴尔德萨出庭证实日本士兵对于战俘的非人虐待:
詹姆斯证实日本对于战俘的非人虐待(美国国家档案馆提供)
法官:当你被关在卢包尔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詹姆斯·巴尔德萨:是的,我们在那里遇到了和在巴郎牙同样的问题,日军不允许我们做饭。但是,一些菲律宾人还是想要煮米饭,两个菲律宾人想要碰碰运气,他们被抓住以后就被活埋了。
法官:是你亲眼看到的吗?
詹姆斯·巴尔德萨:是的,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看到,历历在目。
法官:它发生的时候离你多远?
詹姆斯·巴尔德萨:大概10英尺(3米)。
除了目睹菲律宾战俘因煮米饭而被活埋,詹姆斯还向法庭讲述他的朋友麦肯诺上校被日本士兵残忍杀害的过程。
詹姆斯·巴尔德萨:在我们前往奥莱尼的路上,麦肯诺上校径直向一座房子的方向走去。我问他:“你去哪里?”他说:“我必须要碰碰运气。”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实在是办不到,我走不动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的脚太疼了。”我说:“如果你往那里走你一定会被射死的。”他说:“我必须要碰碰运气。”他在走到房子之前,就被人从背后射死了。
法官:谁射死的他?(www.xing528.com)
詹姆斯·巴尔德萨:日本士兵。
短视频6:巴丹死亡行军幸存者讲述日军暴行
在长达3 000多页的关于巴丹死亡行军的庭审记录中,存有詹姆斯对于行军途中战俘尸横遍野的描述。
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圣费尔南多火车站,曾是巴丹死亡行军的一个中转站,战俘们在这里由原来的步行改乘火车前往目的地——奥唐奈战俘营。现在,这里已建成一个巴丹死亡行军的纪念馆,墙瓦上的黑色斑驳印记是当年日军轰炸留下的。原来两层的火车站,在日军猛烈的轰炸下只剩下一层。
巴丹死亡行军中转站圣费尔南多火车站(摄制组摄于菲律宾圣费尔南多)
詹姆斯·圣地亚哥(圣费尔南多火车站向导):
在一辆最多只能容纳60个人的闷罐车里,日本人是怎样做的?他们将100多个人塞进火车里,因此,其中一些战俘因窒息死亡。死亡行军的终点站是奥唐奈战俘营。
美国在马尼拉设立法庭,法庭上本间雅晴拼命为自己辩解,表明他没有下达过任何有关死亡行军的命令,并表示这一事件不是长期策划的阴谋行动。然而,中将和知鹰二的证词却暴露了事实:
下达到部队里的命令都是手写的,将战俘撤离这件事早在3月15日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我当时做的就是将这个事情告诉本间将军,本间将军说就按照原先的计划执行。于是,我就将这个命令写下来交给负责传递命令的人,告知大家按照原计划进行撤离行动。
里卡多·何塞(菲律宾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间雅晴)他肯定能够听到战俘们的喊叫声,所以,他辩称自己不知情肯定是撒谎。他的部下们肯定会将这些报告给他,本间雅晴谎称自己当时忙于科雷吉多尔的战事。但鉴于指挥官责任,他应该是要知道的,而且我认为他一定是知道这些情况的,本间雅晴有责任确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法庭现场的法官:
对于被告的指控如下:本间雅晴于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8月15日期间,任日本陆军中将及日本陆军驻菲律宾总司令,并未依法履行作为总司令的义务约束自己的下属,纵容他们向美国人民以及美国的同盟国和附属国,特别是菲律宾人民施以暴行。因此,本间雅晴违反了战争法。
短视频7:美国法庭审判本间雅晴案
最终,美国在马尼拉的审判法庭判处本间雅晴死刑,于1946年4月3日执行枪决。
美国在马尼拉的审判法庭判处本间雅晴死刑(美国国家档案馆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