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资储备保障机制良性运行的原因

物资储备保障机制良性运行的原因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不足是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且原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对此,笔者将制约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良性运行的原因概括为四个方面。科学的布局是有效提高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的基石。一方面,对物资供需量缺乏科学预判,直接导致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同实际需求不匹配,或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

物资储备保障机制良性运行的原因

以上不足是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且原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对此,笔者将制约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良性运行的原因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严密

我国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配依托于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类别、分部门、分阶段”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滋生出“行业壁垒”。由于存在隔阂,各职能部门只能“自扫门前雪”,因而出现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各自为战”的情形,导致物资储备不均,配送效率低下。例如,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中,中部A省急需大量麻袋以解决路面防滑问题,然而,由于应急物资储备信息不畅通,A省交通部门并不知道本省防汛部门存有大量麻袋,因而不得不从H省防汛部门跨省调运该物资。事实上,除了H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储备了约200万条麻袋外,省电力公司还储备了约3万条,各市州则储备了约1000万条。[97]该事件表明:部门间信息断裂不利于应急效率的提升,同时,某类物资重复储备而他类物资储备不足的现象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某些部门可能因物资储备过剩造成了积压闲置,而某些部门可能因储备不足临时生产采购耽误了时间;各部门纷纷将物资送往事发现场,又极有可能导致物资供大于需而不得不拖回。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无法有效整合资源,统一优化配置。

(二)应急物资储备点布局不科学

应急物资储备点布局涉及储备库的选址问题,而选址又关系到储备物资的安全及配送的协调与便利。科学的布局是有效提高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的基石。[98]当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点布局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储备库分布不均,未考虑到区域协调性。从整体上看,应急物资储备库通常设在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经济较发达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在中小城市、县、乡一级设立较少。[99]2003年新疆喀什发生地震,民政部被迫从武汉储备中心紧急调运6000顶帐篷,两地相距5000多千米,物资入疆后已是灾害发生的第5天了。[100]第二,选址缺乏科学论证,未考虑到储备库的安全便捷问题。例如,将储备库建在潮湿或离化工厂等风险源较近的地方,不利于保护物资的安全。再如,选址关系到系统规划,将储备库修建在远离主干道、道路单一或交通拥堵的地方,都将有损物资调配的效率。(www.xing528.com)

(三)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单一

应急物资储备模式依照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储备、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依照载体不同,可分为实物储备、合同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当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以政府、实物储备为主,其他储备模式占比少且极不完善。一方面,基于政府机关大包大揽的思维惯性,对其他储备模式未给予足够信赖;另一方面,有关规定的缺失使得其他储备模式中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缺乏必要的监管,开展起来收效甚微。然而,实物储备中应急物资的数量与品种受制于储备库的场地和容积,不但因增加了采购、调配、运输等环节而降低了时效,还加大了仓库占用维护费、物资保险费、物资维护保养费、人工费和物资短途装运费等开销。

(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手段滞后

第一,对应急物资储备规模缺乏统筹规划。一方面,对物资供需量缺乏科学预判,直接导致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同实际需求不匹配,或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协调,不清楚彼此间的储备情况,导致资源分散、重叠或短缺。第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过程繁琐、方式简陋。过于依赖实物储备的现状拉长了“生产—投放”链条的长度。此外,有些地方对应急物资采购、入库、存放、调配和运送过程的管理还停留于传统的人工手写计数方式,这不但增加了盘点、清理、更新的工作量,还极易出现差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