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民办学校四难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民办学校四难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继新民办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发展困难也是始终存在的。为此,我们在开展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项目《民办中小学整体实施精致教育》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努力寻求破解“四难”的对策。其次是民办学校缺乏品牌影响力造成的困难。最后要发挥民办学校服务招生的优势。我们是民办学校教师,同样担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

关于民办学校四难的思考与对策

邓继新

民办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的发展困难也是始终存在的。迎接机遇与挑战,有效破解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的“招生难、管理难、教学难、出路难”等四大难题,直接关乎民办学校的品牌建设长远发展。为此,我们在开展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项目《民办中小学整体实施精致教育》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努力寻求破解“四难”的对策。

一、品牌招生柳暗花明

对民办学校而言,先有学生后有学校,或者说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因此,招生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早就是业内共识。然而,民办学校的招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是招生政策造成的困难。深圳的“5+1”招生政策和学籍管理等规定,对民办学校的招生是不公平和十分不利。民办学校本属于选择教育,家长受到这些招生政策的限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同样也不能选择招收自己想招的学生,这是民办学校招生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

深圳高中招生是先公办学校,后民办学校;先公办重点校,后公办一般校;先省一级学校,后市一级区一级学校。如此一来,民办高中几乎难以招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有的学校录取的分数甚至只是重点中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其次是民办学校缺乏品牌影响力造成的困难。由于大多数民办学校首先是求得生存,初期招生只求招得到,招得满,往往饥不择食,捡到篮中便是菜,造成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反过来影响教学质量和品牌提升,恶性循环,难以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口碑。

要破解招生难题,对外希望打破招生政策的限制束缚,对内我们必须创新招生的思路:一是减少数量,二是打造品牌,三是拓宽渠道,四是服务招生。

原来我们高中的普通班每班要招45人到50人,现在我们举办精致实验班,每班只需要招30人到35人,少招三分之一,减少了招生的难度。

在此前提下,我们再来打造精致教育品牌,提升质量,树立口碑。班额小,人数少,有利于扩大学生成长的空间,有利于落实阳光教育理念,有利于老师用更多的精力、时间进行精细管理和精致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除了这以外,我们还要拓宽招生渠道。以前我们的主要招生手段是广告招生,然后是等客上门。面对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招生,利用中介网络招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招生,利用一定的奖励政策招生。

最后要发挥民办学校服务招生的优势。民办学校通过自己向学生和家长提供与公办学校不同的教育服务项目,吸引家长和学生来校参观学习。我们每学期都安排精致教育成果展示和教学开放日活动,组织高中招生校长见面会,让家长和学生了解阳光教育、精致教学、“一分为三”等办学特色和服务承诺,进而选择我们学校。

二、先管后育事半功倍

学校德育工作难度本来就大,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因为生源的因素,决定民办学校的学生管理比公办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学生管理难度更大。我们不能因为难管就不管,我们不仅要管,而且还要管好,关键看我们管了没有,怎么管的。

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先管后育,管重于育。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学生管理?

重视学生管理首先是从民办学校现状出发。我们是民办学校,是民办高中,跟公办学校特别是公办高中比,生源质量是比较差的。学校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搞好自己的管理,只能选择从学生管理开始,只能把学生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管理。把学生管理好了,才能开展一系列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重视学生管理是从学生现状出发。这些学生的差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有行为习惯上,而且也不是一天两天才差的。要教育好这些学生,必须从他的行为习惯的管理抓起。先管后育,当然管理也是一种教育。

第三,重视学生管理也是从家长的现状出发。我们很多学生是家长管不了的。所以家长看学校、看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他首先看管理,你把他的孩子管好没有。他不会一开始和你谈他孩子的学习怎么样,因为家长知道他孩子学习方面很差,不会要求你一定要把他孩子送到北大、清华的。看管理情况看校风成为家长认可学校办学水平的第一标准。

第四,重视学生管理还是从社会现状出发。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看民办学校,包括领导来视察,主要还是看学校的风气,他不会马上问你的升学率怎样,实际上也是看你的管理。

我们只有重视学生管理,通过管理立校,管理立教,做到管理有法,管理有效,才能为打造品牌奠定基础,迈向民办教育的新高度。没有管理,谈不上我们的质量,谈不上我们的经验,谈不上我们的创新,谈不上社会的认可。事实上,哪一个民办学校管理的好,声誉就好,生源也就好。

管理是前提,育是目的。管是为了多育,育是为了少管。那怎么育呢?

首先,我们要有育人的意识。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育人。我们是民办学校教师,同样担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我们要从雇佣、打工的观念中超脱出来,我们要生活在物质的精神的两个世界里,要让物质世界丰富多彩,同时也让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一个我们要生存要发展,要追求幸福的生活,一个我们要追求教育的理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人,否则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差生,我们的责任更重大,我们的育人故事比重点中学的教师更精彩动人。如果你仅仅为了赚点钱,没有教育理想的追求,没有品尝胜利的喜悦,没有品尝友情的滋味,那你的损失该是多大?你的生活格调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第二,要有育人的课程。这里课程指的我们精致教育的特色课程,例如高中的励志人格课程、游学拓展课程、人文素养课程等。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育人作用。首先,育人的课程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挫折,普遍缺乏自信心、上进心,我们才要开设励志人格课程。其次,要有计划地设施这些课程。既然开了,就要好好的实施,不能停留在课表上。云顶学校在高一开设的“我要奋斗,力求进步”、高二开设的“我要读书,力求突破”、高三开设的“我要深造,力求成功”的励志课程,这几年坚持下来了,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套路,效果也不错。第三,要不断完善这些课程。要编写校本教材,要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要将日常的教育活动纳入课程当中,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第三,我们要有育人的方法。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常规的方法:首先分析班情,然后确定治班思路,思路最能反映你这个班主任、教师的育人水平的。其次,要发挥学生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第三,要与家长沟通好。因为学生的问题很多,与家长的沟通就尤为重要,否则你没有办法开展教育。第四,建立制度,培养班风。第二类是特色的方法:你要有拿手好戏,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感觉、性格形成自己的育人特色,甚至是自己的育人风格。你可以严字当头去教育这个学生,你可以是爱心注入春风化雨感化这个学生;你对班级管理可以是亲力亲为,你也可以是遥控指挥。总之,可以是五花八门的、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育人方法,只要有效就行。但无论是常规的方法,还是特殊的方法,都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犯低级错误,千万不要打骂学生,千有理万有理,打骂就没理;二是要创新育人的方法,既要有效,又要好用,轻松自如,行云流水。

第四,要有育人的环境。大家都知道育人环境很重要,但只注重物质方面的环境,也就是硬环境那还不行,还要注重软环境的营造,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先说学校育人的软环境,就是建立制度,营造全员、全面、全程育人的氛围。全员育人就是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不论你是教师、管理者,还是职员,哪怕是校车司机,都有育人的责任,通过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们叫作全员育人责任制。全面育人,就是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校的活动、生活,还要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心理上的变化。你只有了解学生有哪些变化,你才可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否则,就是盲人摸象,无的放矢,那效果可想而知。全程育人,要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起开展教育,而且三年坚持不断,不能等他出了问题才去教育他,或者只在某一个阶段关注他,教育他。教育是一个慢功夫,水滴石穿。再说校园环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美化、净化、教化“三化”。现在很多学校的环境重形不重魂,千校一面,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也缺乏内涵。我们首先要重魂,就是你的定位是什么,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主题是什么,这个要突出,而且要相对固定,不能今天一变,明天一变,变来变去,最后学生一点印象都没有,什么感觉都没有。其次才是形式、形象。育人的形式、形象可以不断更新,新颖别致,令人印象深刻,深受感染。

三、精致教育优质高效

我们现在承担着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项目《民办中小学整体实施精致教育》课题研究,在高中、初中、小学都开展了这项实验。事实上,早在2007年我们就在初中开展了这项实验,现在是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完善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成果。

为什么要开展精致教育,精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首先,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因为我们在学校面对的都是后进生,后进生就是我们育人的重要对象。因为他是后进生,不爱学,学不了,难得教,就更需要我们给予他教育的阳光,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教育。其次,从学校发展的现实出发。民办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精致教育就是我们力争打造的品牌。第三,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就是满足家长对个性化、高端化教育服务的需求。

实施精致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问题。云顶高中精致教育的课程实际上包括了两大块,一块是规定课程,一块是校本课程。规定课程注重体现课标的要求,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我们要将这两大课程进行整合和拓展。即使是规定的学科课程,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将现行教材内容减少三分之一,将教学难度适当降低,首先解决学生能学的问题,逐步达到学会、会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同时,还要补充一些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的学校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

其次,重点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精致课堂教学是精致教育的最核心的内容,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部分时间在课堂。那么怎么开展精致教学呢?主要是精致的教学方法。你上精致班30人的课与上普通班的50人的课区别在哪里,方法有什么不同,效果有什么不一样?我看主要是要体现在“精致”二字上。以“精”为魂,以“活”为形,以“实”取胜。“精”就是准备精不精心、内容精不精当、组织精不精细、方法精不精巧;“活”就是内容是否鲜活、方法形式是否灵活、学生是否活动、气氛是否活跃;“实”就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目标是否落实、过程是否落实、反馈是否落实。总之,通过你的精致教学,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第三,解决教师的问题。实施课程,开展教学主要靠教师。我们从事精致教学的老师要先改变观念,转变态度,然后摸索方法。要用精致化的思想统领我们的工作,精彩细致,精益求精;要做到“用真心感受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用真知感悟学生、用真理感化学生”。达到了精致教育品牌的要求,做到了这“四真”,什么方法问题都不是问题。你有了精致教育的观念,又有了这样的工作态度,再加上不断地实践、总结、提升,效果就出来了,而且会越来越好。(www.xing528.com)

四、“一分为三”多元成才

民办高中学生的出路很重要,但出路又要不同于公办高中。公办高中现在主要还是走大文大理普通高考的路子,民办高中学生学习基础差,只走这条路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所以,民办高中的培养目标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另辟蹊径。

第一,多元成才首先要解决成才的观念问题。我们要确立新的成才观,成长是前提,成人是根本,成才是目标。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学生成才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他们的成长、成人的意义远远大于某一阶段的成功。

我们始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这个学生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尽管我们的学生比较差,但我们也要把他们当作宝贝去看待,当着宝藏去发掘。云顶高中营造尊重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个性。邓继新教育工作室制订的学生个性化成才计划书,包括成才信息、成才优势、成才目标、成才措施、成才记录等项目,从新生入学开始实施。其中,“成才优势”项要求学生填写自己的特长亮点,班主任描述学生阶段性个性发展状态,家长提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建议。每学期,学校开展“云顶彩虹”系列奖评选活动,颁发“云顶之星奖、金辉奖、白玉奖、红蕊奖、蓝光奖、绿茵奖、紫霞奖、青春奖”等奖项,学生获奖率达到了90%以上,以此激励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第二,多元成才要解决“多元”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一分为三”。云顶高中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的差异、兴趣爱好的特点和升学意愿的不同,建立“一分为三”多元化培养模式,分别开设有常规课程班、艺术特长班和国际课程班,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均有成长进步,毕业时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比较理想的出路。

一是常规课程班。即传统意义上的大文大理班,主要满足需要参加国家普通文理科高考学生的需求,这是云顶高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云顶高中的精致教学立足学生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艺术课程班。为了满足文化学科基础相对薄弱或文化学科并不弱而艺术兴趣特长明显,希望进入到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学习的学生需求,云顶高中开设艺术课程班,并与深圳专业艺术培训机构新圃艺术合作,进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考入艺术类大学的成功率。截至目前,云顶高中今年已有38人获得了浙江传媒学院名校的专业合格证

三是出国课程班。云顶高中与美国ACT考试委员会及GAC总部、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办国际课程班,实现中加、中美高中课程的无缝对接和学分的有效转换。学校为学生提供办理签证、申请大学及奖学金等一条龙服务,拓宽学生多元化成才的途径,适应家长对特色教育的选择需求。

2015年云顶高中高考又传捷报,精致高中“一进三出”的道路越走越宽。截至目前,重本上线28人,上线率9.09%;本科上线58人,上线率18.77%;专科上线242人,上线率78.31%。这些大都是当年中考总分不到400分的孩子,经过三年精致教育培养,有了这样出路,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总之,招得来,管得住,教得好,出得去,就是云顶高中破解民办学校目前面临“四难”的法宝。

【注释】

[1]刘凤群,杨桂林《阳光洒满福景园——记校监邓继新等教育专家、名师和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的故事》,《南粤之子》2003年8月。

[2]蔡蕾《让每个孩子都享有阳光》,《南方都市报》2005年6月21日。

[3]此文2015年5月27日载于《南方都市报》。

[4]祁丽珠,刘德昌《生命和使命同行——邓继新校长40年的教育梦想与人生追求》,《创新·崛起——广东民办教育春华秋实辉煌35年纪实》。

[5]此文曾获2001年福田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01年12月载于校刊《福景园》第三期。

[6]此文曾获2002年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1月载于校刊《福景园》第一期。

[7]此文2004年1月载于校刊《福景园》第四期。

[8]此文根据邓继新现场讲话整理,2005年6月载于校刊《福景园》第三期。

[9]此文2005年10月12日载于《光明日报》。

[10]此文2003年获广东教育校长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11]此文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12]此文2009年7月获“广东省第二届民办教育和谐发展论坛”征文一等奖。

[13]此文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14]此文2010年5月获“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论坛”征文一等奖。

[15]2011年12月30日邓继新先生在深圳市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16]2012年10月19日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此文摘要2013年1月载于邓继新教育工作室精致教育研究期刊《云端路》第一期。

[17]此文原载于2013年第九期《教育科学与研究》。

[18]此文2015年10月载于精致教育刊物《云端路》第七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