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的关键角色:教育服务之道

学校的关键角色:教育服务之道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世界上不少国家纷纷掀起了教育重建的浪潮。可以说,未来的中国教育的高度市场化管理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WTO协议文件中,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若干条款中已有阐述。

学校的关键角色:教育服务之道

邓继新

一、对教育进行市场化运作是世界各国当前教育重建的重点

高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全人类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把新的希望寄托在课堂上,寄托在学校的各种教育行为中,期望出现崭新的学校面貌以成为人类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一道桥梁。为此,世界上不少国家纷纷掀起了教育重建的浪潮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为了确保教育水准,更是纷纷在教育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以思想自由著称的美国极力推出了一系列教育自由化措施,实施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SBM和家长自由选校计划(Parental Choice)。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又开始了第四次学校重建运动,与其前三次学校重建运动不同的是美国除了要改革公立学校无所作为的现状之外,还全力推进公立学校背景下的学校私营化,把学校全面推向市场,从根本上提高办学质量,以满足新世纪发展的要求。其中特许学校这一自由办学之象征,备受公众关注,连小布什与戈尔在竞选总统时都一再声明支持特许学校运动。英国也推行了所谓的学校地方管理(Local Management of schools,简称LMS)措施,大幅度扩大家长选择学校自由,按学校就学人数分配教育经费,学校的人事权由地方教育局大幅度移交给学校董事会,要求地方教育局提供辖区内成绩为学生家长择校提供依据。俄罗斯在1995年《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标准构想》中不仅明确了国家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且学生和家长也有权要求学校和国家完成他们应承担的任务。

由此看来,各国政府已看到过高的教育市场准入条件以及在学校招生规模、教学安排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一方面虽然保护了公立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严重地束缚了竞争,使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水准和办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对教育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一系列市场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将教育的具体管理,运营权限下放给学校,充分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学校类似市场竞赛中的独立企业一样,拥有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独立发展空间;增加私营化学校的市场占有量、开办特许学校,为教育市场提供多样化选择渠道;扩大家长替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与机会,建立自由择校制度,以使家长、学生如同顾客消费者那样,成为“竞争性的类似市场的环境”的主要推动力量。教育自由化市场政策的实施,为各类学校教育创造了一个更具有竞争性的类似市场的环境,其目的当然是为了给各类学校注入竞争活力,以促进其提高办学效率

中国在经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丰厚的物质、技术和文化积累后,教育上的改革更有气势,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的观念渐入人心,教育市场正逐步开放,教育多元化发展格局已呈喜人的发展局面。从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一方面要向国内开放,另一方面也要向国际市场开放。可以说,未来的中国教育的高度市场化管理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在教育市场中,学校唯有以市场需要为中心树立服务角色意识方可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教育市场上,学校必须认真调整好市场角色意识。在市场经济时代,市经济就是一种选择经济,市场需求、市场选择高于一切。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生产供应的不足,往往是企业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市场上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生产过程决定于卖方市场。在市场经济时代就不同了,由于生产供应的充足,顾客在市场上可以进行充分的选择,所以应当是市场需要什么,顾客选择什么,企业才能生产什么,市场需要、顾客选择是企业生产、生存与发展的中心,企业要从生产的主导地位变为生产的服务地位。在教育市场上,学校也与市场中的企业有着相同点,学校的角色也应当是一种服务角色,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必须服从于教育市场的整体需求和选择。在WTO协议文件中,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若干条款中已有阐述。可见,根据教育市场提供灵活的教育服务,已成为当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树立为教育市场服务的意识,学校就要转变传统的以掌握教育权威的身份自居、认为学生和家长应主动适应学校办学行为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考虑在教育市场中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如自由选择学校的需求,对良好教育态度、最优化的教育过程和良好学习体验的要求等等。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尊重教育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树立服务意识,根据他们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及时制定和调整教育行为,争取用最好的教育过程服务质量赢得教育市场上的更多选择,否则,学校在教育市场上就会遭受失败和被淘汰的命运。例如国内不乏高质量的外语学院,然而这些高校在外语培训方面却远远比不上民办的北京新东方学校,甚至是其他一些民办培训机构。其原因应该是它们的管理结构、办学目标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的不足。而一旦它们带着这些先天性的不足走进教育市场,它们的竞争力是要大打折扣的。

三、以人为本——学校更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做好教育服务(www.xing528.com)

1.以人为本,是对教育本真价值的回归

教育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教育培养任务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的自身现代化对教育的任务有了更先进的要求:即教育要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目的。即到了人类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教育不再是仅为某个阶层或某些集团的利益服务,为他们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是为所有人的个人教育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为人的自身需要进行教育和培养。说到底,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教育要帮助每一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教育诉诸自由,教育以人从自由中不断获得的东西为内容。教育不能仅为社会的某种技术性培养目的服务,正如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因为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提高还不能算是人的陶冶,连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都谈不上,更何况理性的培养。”如果教育变成了权威,那它就失败了。

以人为本的思想现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接受,英、美等国已推出了一系列人本主义教育措施,如政府投资兴办各类特色学校,对一些聋哑儿童、残疾儿童也给予充分的教育照顾,加强国民教育对社会中不同教育需求的满足;要求学校制订人本主义课程计划,根据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计划。这些措施和课程计划的实施,说明了教育对象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在逐步回归

2.实施人本主义教育,学校应转变成教育的服务者,充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提供有效引导和学习服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实质性的中心地位。学校和教师开设什么课程、教材的难易、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学生无权过问,在这些问题上学生只能被动地去适应。

根据人本主义思想,教育过程当中,学生具有主体性地位,学校的办学和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学校要转变成教育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提供有效引导和学习服务。这种引导和服务不但带有集体性,更应包含个别化的内容,学校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职业倾向等特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时代在变,学校教育应与时俱进。

在教育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学校要主动适应教育市场,认真演绎好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角色;在人本主义思潮中,学校要敢于走在时代发展前面,大胆坚持以学生为本,大胆舍弃教育的垄断者、绝对权威者的地位,主动去为学生的集体性、个别化成长需求提供教育引导和服务。民办学校作为与教育市场结合最紧密的机构,更应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