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拘一格“奖”人才
□他提出“阳光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对象无贵贱之分
最近,福景外国语学校高三(1)班毕业生尹虎因为他出色的漫画才艺与成绩被学校授予“校长特别奖”,奖金1500元。校长特别奖这个奖项原来只授予为学校做出特别贡献的学校教职员工,而这次破格授予了一名学生,是学校“不拘一格育人才”和“不拘一格奖人才”的阳光教育理念的一个例证。
阳光教育理念是该校校监邓继新一直持有的教育观念,这个观念真正地付诸实践是在他到任校监一职后。职业平台给了他实践个人理念的机会,而他的理念则成为福景外国语学校最重要的教育精神。
■邓继新编年史
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校监
1953年,生于湖北沙市
21岁时,任湖北省沙市市一中(市重点中学)副校长、副书记
1987年,调任湖北省重点中学沙市三中校长
1993年,调任广东省重点中学深圳中学校长
现为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校监
学校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前提,是学校实现发展的原动力。
——邓继新语
管理学校,就是种责任田
邓继新看起来很年轻,不像已经有了50多岁的样子。他的眉毛长得很有趣,非常弯,眉峰很高,距离眼睛很远。眉毛与眼睛距离远的人据说性格比较宽容,应该不假,邓继新的同事刘德昌就说,他既有原则,又很大度。
学校的学生大都崇拜他,他们和校监的直接接触很少,大都是从父母的言谈中形成了对邓继新的认识。
在民办学校里,邓继新作为管理者的身份更为突出。他不管微观的教学管理,而是把更多的思考和工作放在整个学校的运作上。他有一句口头禅:每个人都应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学校实行的是第一责任制,每个具体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第一责任人,对部门负全责,而邓继新则在最上层的地方思索整个管理的走向。他要的团队是讲求整体效能的团队,他所做的管理,是宏观的、高效能的管理。
■人物话本
阳光不局限在800分考生上
记者:谈谈你们学校提倡的阳光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从何而来的?也许和你自身所受的教育有关?
邓继新:这是从教育的现实提出的。我们关注优秀学生多,总是状元啊,总是哪些学生考取了重点院校。阳光基本上是照耀了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享受到这个阳光。媒体对状元总是拼命报道,一个普通学生你们绝对不去报道。找新闻点,这个新闻点也就是阳光。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照到。(记者插问:那你是觉得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是的,我们主张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奖人才,教育要多把尺子评价,多个渠道成才,不应该把高考宣传过分。
记者:刚好说到高考。上周我采访了实验中学校长金式如,他认为我们不需要再去炒800分,那不是判断的标准。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www.xing528.com)
邓继新:我非常同意。整个教育不是能用800分来衡量的。800分并不是教育的标准。教育的标准是大家都合格,都拿到毕业证。如果以800分来衡量,那大部分学生都是失败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提出阳光教育的原因。
记者:你认为中学进行的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邓继新: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毕业。成才是一辈子的事。800分的不一定今后会干成大事,700分、600分以后也许就会干成大事。800分总是那么几个,怎么能成为衡量学校的标准呢?我希望今后报上不要再宣传什么状元、状元经。没有人学习了状元经就能当状元的,你再推广,状元到最后只有一个。
记者:你觉得中学时期,学生要形成什么样的基本品格呢?
邓继新:自律和自信。自律是指学生要能自己管自己,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成人的最低标准,实际上就是要能分辨是非。自信比自律更高一层,是要有理想,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什么事情来。这是成人的两个境界,两个标准。包括社会对一个学生如何评价,他能不能自律,这应该是我们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标准。现在我们社会上误导了评判价值。本来学生很好,因为不是800分,家长伤心。因为个别人的表现让大部分人灰暗。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阳光教育。阳光就在自己头上。不是把阳光局限在800分和少数。教育本身面对的是群体。整个教育的指挥棒是社会的导向,包括你们记者。你们最喜欢采访的新闻,是状元,你们能不能多采访平凡的学生,你们能不能报道一下高三毕业的平凡学生,他们怎样通过努力毕业了,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历程。是各种政策、现象造成了只有一花独放,而不能百花齐放。你翻翻近期的报道,马上高考成绩一出来,保证宣传的是高分。大部分人被遗忘了。我们应该发表一篇报道,祝贺学生毕业了,完成了高中课程,人生完成了一个历程。大部分学生在社会上感到压力。在国外学生毕业,家长都是很重视的,去参加毕业典礼,是件大事。
记者:那福景外国语学校现在有没有毕业典礼?
邓继新:我们有毕业典礼,还有七彩阳光奖。学生只要哪一个方面,哪一次表现得好,都可以申报得这个奖。教育应该面向谁?是少数还是多数?是特殊人还是普通人?应该更多报道普通学生成长的喜怒哀乐。而不是推出高考经、状元经,那造成少数人扬眉吐气,大多数人感到压抑,好了还要更好,没完没了,压力循环增长。他还会阳光吗?他应该坚信自己,每个学生都有做得好的,就像你们记者,各自有各自的采访风格,不是一致的。否则报纸还有人看吗?
记者:不过也还是有特别突出的学生。深圳石岩公学有一个神童,8岁就上了高中。如果不让他学习,他要痛哭。很小的时候去别人家看电视,就说那家电视机坏了,因为解说不是英文的。你怎么样看待这样的神童?如果他让你来教育,你会怎么做?
邓继新:这样的神童也是有的。我们中国早就有应对的方法,因材施教。他是神童我们就按照神童去教。但不会因为有了神童就把普通地放弃了。我们中国讲有教无类,每个人是平等的,第二个就是因材施教。古人的教育思想先进得很。你不能把教育对象分类。把教育对象分成高低贵贱,这是错误的。只是说情况不一样,就根据不同情况去教育,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深圳市民对教育期待高
记者:你21岁就当上校长,那么年轻,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
邓继新:那是1974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历史原因。
记者:应该有人怀疑吧?你怎么样处理舆论对你的怀疑?
邓继新:任何事情都是由生到熟的。医生刚去门诊的时候,别人也不信任他。
记者:为什么你说在深圳当校长责任重大。难道在内地责任就没这么重大吗?
邓继新:总体来说深圳市民对子女的期望更大,要求高。深圳的经济发展,家庭情况一般比内地好,家长对教育要求就高。校长要管理学校,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提高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利用工作时间、节假日时间,抓住一切机会,来适应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和承受压力。如果校长不提高自己,就不可能面对压力,不可能交出一份很好的答卷。不能说今天关注,明天不关注;今天学习,明天不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学校的变化。比如老师精神面貌的变化,学生成长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些事情都是长期的过程。关注学校变化就是形成良好的校风,关注学生变化就是形成良好的学风。
记者:我是看到你的文章里提到一直要奋斗,那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就不工作了?
邓继新:这个国家安排得很好。实际上真正的休息也是在压力下生活。老年人退休后也是有另外一种压力的。他要找爱好,也是有压力。他有孤独的压力,就要自己找事情做。他有想长寿的压力,所以才跑步。压力伴随人的一生,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要为社会做点事,做点贡献的话,压力会始终伴随着你。
记者:你愿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邓继新:在努力就行了,还要什么评价呢?事在人为。同时一个事情的存在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记者:那你不在乎媒体把你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吗?
邓继新:塑造是塑造不了的。每个人只能自己干出来。(记者插问,下同:那比如说我现在写了一篇其实是对你有偏见的报道,你会怎么看?)如果偏见,那是记者水平不够嘛。(那对你自己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我看没什么影响。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单看媒体。有可能暂时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我看有什么影响?(所以你是不在乎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老在乎别人,自己什么都做不成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